分论坛三||变革与超越:高等教育评估走向
5月15日,首届(重庆)教育评价国际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幕。本次会议以“教育评价的迭代与创新”为主题,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发起,会议分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约10万人通过线上形式观看了此次会议。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变革与超越:高等教育评估走向”分论坛中,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孙杰远教授,格林威治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与管理学名誉教授伊恩·麦克尼(Ian McNay),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李亚东,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刘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邱均平教授、王姗姗副研究员等做了专题发言。在分论坛进行的3个小时里,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高等教育评估改革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探讨了系统化推进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本期论坛由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主持并点评。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 提高评估质量
李智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以《新一轮院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改革重点》为题介绍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思路和改革成效。
李智谈到,新一轮审核评估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段发展需求,在继承上轮审核评估优势经验基础上发展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一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实行分类施策、精准评价,促进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二是在评估内涵上突出诊断功能,当好“医生”和“教练”,促进内部质保体系建设;三是在评估方式上,线上入校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明察暗访相结合,减轻学校负担,提高评估质量。
李智认为,从新一轮审核评估院校试点工作看评估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评估目标更加聚焦,体现在引导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支持教学改革;二是分类引导更加明显,体现在“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高校自主选择指标设计和组合;三是评价视角更加全面,体现在以《自评报告》为主体,3份过程性报告和3份结果性报告为两翼的立体多维评价体系;四是评估方式更加创新,体现在线上入校一体化设计和以问题清单为主线的“递进式”诊断方法。
高等教育评价应重视文化取向
孙杰远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杰远以《高等教育评价的文化取向》为题,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国际比较、中国经验和文化向度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文化取向的辨析。
“从综合改革的实践去看,高等教育评价的文化向度十分重要,即要考察与分析所实施评价的文化立场、文化使命和文化路径。”孙杰远谈到,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国际视角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四大组织及“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在标准制定、能力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并影响各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与评估模式。孙杰远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价已经形成多元模式、科学方法与独特文化。
学术生产力,是研究评估的初衷
伊恩·麦克尼
格林威治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与管理学名誉教授
格林威治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与管理学名誉教授伊恩·麦克尼以《质量评估研究(RQA):英国及其他地方的经验教训》为题,分享他对英国及世界上其他地区关于质量评估以及获得科研经费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伊恩·麦克尼认为英国的质量评估至少可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提供五点启示:一是肯定研究模式与主题的多样性。二是评审人员主体构成多样化。三是为科研成就提供经费补贴。四是创新科研双轨制,吸引激发研究人员勇于挑战现状,肯定研究人员主体地位。五是产出率关系到成本效益分析,回归“物有所值”,即学术生产力,这是研究评估的初衷。
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
李亚东
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教育评价是国际上教育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我国现行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专业性不够,缺乏教育评价专门人才。”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李亚东以《中国高等教育评价发展沿革与改革使命》为题,从发展沿革与改革使命两个方面解读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动因。李亚东认为,教育评价是国际上教育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教育评价的本质不仅是价值判断,也应揭示价值和引导价值。在报告中回答了现实中高等教育评价的一系列问题,指出教育评价已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不应变为管理的婢女和教育的附庸,而应成为管理的伴侣和教育的鉴证。
从教学卓越评审看英国本科教学质量取向
刘绪
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
英国执行本科教学卓越评审的背景是什么,成效又如何呢?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刘绪带来了《英国本科教学评审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详细介绍了英国首轮本科教学卓越评审的思路、指标和数据使用,分析了评审的成效和不足,并基于专家组对评审的第三方独立报告,从丰富评审指标内涵、增强评审数据的科学性和提高评审结果使用效率等三方面,分析了即将于2022年秋天开始的新一轮评审的改进方向。
构建“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助力高教评估改革
邱均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教授
王姗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研究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邱均平教授、王姗姗研究员阐释了《新时代“三个标准”相结合的教育评价改革新方向》。
邱均平与王姗姗从立德树人成效、职能履行成效与社会贡献成效这三个维度,探讨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价值和依据,全面解析了由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个维度构成的“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基本框架,提出了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的新方向。
文:史秋衡 颜怡羽 宦莹
图: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提供
排版:成威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