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马伯庸走进华中师大,与师生畅谈“医术之外”

  

  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姜正会)4月13日晚,知名作家马伯庸走进华中师范大学,围绕“医术之外”这一主题,与师生们分享了长篇历史小说《大医》的创作由来和感悟。

  马伯庸代表作有《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风起陇西》《大医》等。由其一些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爆款”。今年2月,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上线热播。

  马伯庸的创作,往往从历史长河中的小事入手,挖掘历史之大、洞察人性之真。他通过一系列史料和一幕幕故事,生动讲述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事件。

  《大医》是一部展现中国近代医疗故事的长篇历史小说。马伯庸表示,希望“让今日之人感知到中国一代代大医的传承脉络、精神赓续”。

  

  马伯庸告诉师生们,《大医》共有80万字,是他写得最长的一本书。而这本书的创作缘起,源于他2017年受邀参加华山医院职工文化讲座,那座建于1910年的哈佛楼(曾是华山医院门诊楼)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当时就萌发了创作念头。他觉得,如果以医生的视角去看待整个大时代的变化,会是特别有意思的题材。为此,他开始调研和搜集各种资料,2019年底正式动笔,历时两年完成创作。

  马伯庸说,他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搜集到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资料,有些用在书里,而有些没有放进去。他觉得,值得跟大家分享。于是,他结合老照片和书信等历史资料,“闲谈”近代医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此次活动作为“全民阅读 书香校园公益行”活动,由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倍阅利群书社、华中师大党委学生工作部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