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清明前夕话清明
清明前夕话清明
作者 李 庚
近期早起打开手机微信,收到很多内容一致的信息,即清明前八后十期间不宜相互问好。其实这是无从考证的讹传,更是曲解清明节的真正含义,需要还清明节一个清白。
清明,是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扫墓节、踏青节、行青节、祭祖节等。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习俗发展到现今是人们祭祖纪念已逝亲人的节日,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重德的民族。同时,清明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即是自然节气点,亦是传统节日。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讲究顺应天地时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古代足球)、打马球、放风筝、拔河、植树、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文人墨客描写清明的诗句各领风骚,流传最著名的诗句还得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清明时节我们扫墓祭奠先祖及仙逝的亲人时,以慎终追远缅怀纪念他们。
同时,古人又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鼓励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荡秋千放风筝,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美好。
所以,对清明节期间不可以问候的明确结论:
一是自古以来从没有关于清明节期间不可以问候的说法,也无从考证。
二是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互相间问好祝福是讲文明、促和谐、重传统、有礼貌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与节气没有任何关系,与对逝者的态度更是八杆子打不着。
三是清明前后互相问候,既不违反传统道德,也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只是受一些人捕风捉影的误传,应予以抵制,不要跟风。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在这千树万树桃花开的美好季节,让我们去拥抱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同时,朋友之间的问候该继续就继续吧,没有什么比人世间真挚的情谊更美好的事情更有意义。
(2023年3月30日随笔)
作者简介:李庚,男,1960年6月21日出生在沈阳,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做起,先后在区内17个部门工作,也做过基层的镇长,区直部门的领导,最后在政协秘书长职位上退休(副区级),做区委政府秘书工作期间,作为省市六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先后发表通讯、消息、采访等稿件160多篇,多次荣获市区先进个人、区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70等余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