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荣代表说|娜木拉:让民族团结之歌“声声”不息

  转自:国家民委

  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国民族报记者采访了参加“团结奋进新时代——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授牌活动”的部分授荣代表,讲述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

  ▲娜木拉(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自上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重视,被誉为“中国音乐家的摇篮”。学校培养出施光南、刘诗昆、王立平、殷承宗、盛中国、谭盾、吕思清、郎朗等一批国际顶级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演奏家、作曲家和众多优秀艺术人才。多年来,学校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精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音乐人才的重任,代表我国新时代最高音乐艺术水平在国际艺术舞台发声。

  上世纪60年代,学校开始招录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并通过丰富的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共融共学、共居共餐、共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是学校第一届内蒙古少数民族班的学生。过去的40多年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我也有幸参与了学校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开展的创新实践。

  多年来,学校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一方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提升音乐专业教育水平,鼓励师生多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民族团结的作品。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打造“北京民族团结日音乐会”品牌,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供图学校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针对各学段学生特点,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就,深刻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进“五个认同”。同时,用音乐架起桥梁,加强音乐作品创作和文化交流,多个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交响乐团出访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出访欧洲并获得广泛赞誉,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各族青少年昂扬的风貌和文化自信。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多年的音乐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中华文化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校成立团队,创作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大型交响系列组曲,内蒙古篇以呼麦、马头琴为特色,新疆篇由冬不拉、手鼓领衔,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为在社会层面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在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宗委、内蒙古民委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打造“北京民族团结日音乐会” 品牌,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歌舞艺术之美,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载体;承办京港两地青少年音乐研习营,组织学生参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暨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夏令营活动,协办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冬令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新征程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学校作为教育基地、宣传阵地的社会功能,谱写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