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医疗险很好,但别迷恋
上午一朋友来问我,她爱人公司的团体医疗险为什么只报销50%的门急诊就医费用?
看了她的保障责任,合同里面写的很清楚:
1、门急诊合理的医疗费用(甲类和乙类),赔付比例50%
2、门急诊合理的医疗费用(丙类),赔付比例30%
3、门急诊医疗费用,卓正和维世达(含挂号费),赔付比例50%
4、住院合理医疗费用(甲类和乙类),赔付比例50%
5、住院合理医疗费用(丙类),赔付比例30%
上述5项的赔付上限一共是2万元。
所以,根据他们公司团体医疗险的合同,朋友这次就医报销50%的就医费用就合情合理了。
那么,什么是甲类、乙类、丙类的医疗费用呢?
医保的报销范围,有3个目录:药品目录,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
其中药品目录中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甲类药品:1858种,临床治疗必须、使用广泛、疗效好且同类药品中价格较低的,并且甲类药品100%纳入报销范围。
乙类药品:817种,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且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乙类药品65%-90%纳入报销范围。
丙类药品:约19.2万种,医保报销范围之外,全部自费的,例如保健品类、特效药、新研制的药、抗癌药等。
总结一下,所有的甲类药品,社保都报销,部分的乙类药品社保可以报销,所有的丙类药品,社保都是不报销的,全部自费。并且丙类药品的种类是甲类和乙类加起来的10倍还多。
对于感冒、咳嗽这些小病,一年2万的门诊费用,几乎是花不完的。
对于恶性肿瘤或者其他的重大疾病,2万的医疗额度,根本不够用的。
所以,这就是我朋友这份团体医疗险的尴尬之处。
更尴尬的是,
很多朋友以为公司给自己买了团体医疗险,就觉得自己有了保障。
可是这份保障保什么?不保什么?具体能覆盖多少风险,压根不了解,只知道“我有了一份保障”。
等到真的发生重大疾病了,才发现,公司的这份团体医疗险杯水车薪,这个时候再想买其他的医疗险或者重疾险,也买不上了。
而且如果换工作,这么点微薄的保障也没有了,相当于“裸奔”,这个时候想再购买重疾险或者医疗险,发现身体毛病一大堆,要除外很多部位,又接受不了。
公司购买的医疗险是统一标准,不管你的需求是去私立医院看病,或者有去北京、上海这些医疗资源顶级的城市的三甲医院国际部、特需部看病,大部分公司的团体医疗险都满足不了这些需求。
那通过自己来实现中国大陆地区公立医院就医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1600块。
一个30岁左右的男性/女性,只要1600块,就可以实现中国大陆地区公立医院普通部、特需部、国际部的就医自由。
一份可以涵盖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三甲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的高端医疗,纯住院计划,保额600万,免赔额3万元,30岁的男性/女性,一年的保费1075元。
再搭配一份0免赔的中端医疗,保额15万,30岁的男性/女性,一年保费594元。
住院花费在3万以内的小病就用第二份中端医疗解决,可以在当地最好的医院就医;
住院花费在3万元以上的大病就用第一份高端医疗险解决,还可以选择北京、上海这些地区优质的医疗资源。
并且第一份高端医疗,对院外购药的种类没有限制。
所有的百万医疗险,对院外购药的种类都有限制,最多只提供120种。
对于普通人,1600元,实现中国大陆地区就医和用药自由~
以上
我是家丽,不属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经纪人。
丰富的理赔经验
从业至今理赔额度150万+
理赔过重疾险、百万医疗和中高端医疗险、意外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