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业率突破 20%,毕业生「慢就业」愈加显著,如今毕业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哪些变

  投了一轮简历后,张雪决定当一个“慢就业族”。

  她是华中地区某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投了至少50份简历,“只收到四五家的面试,面试完也没有后续了。”

  努力了许久,石沉大海的消息和无止境的等待,让张雪开始思考,找工作这件事,是不是不应该急于求成,“休息一段时间,思考一下,自己想去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张雪的选择,并不是少数。

  今年夏天,1158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比去年多了82万。

  这是00后大规模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有数据显示,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愈加显著。智联招聘5月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2023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人数占比从15.9%提升到了18.9%。

  “张雪们”的选择,也直接反映在宏观数字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上升至20.8%,比上个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有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人。在这3300多万人当中有2600多万人已经找到工作,目前大概有600多万人还在寻找工作。

  按照年龄来看,16—24岁的青年人,出生时间是1999-2007年。换言之,00后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新力军。

  然而,随着就业形势变化,“慢就业”“gap年”等热词开始被年轻人频频挂在口边。

  这些00后的就业择业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跟几位00后聊了聊,尝试跳出以往的宏观叙事,在微观故事里探寻答案。

  https://www.time-weekly.com/post/303257

  这词绝了,"慢就业",那以后晚婚或者不婚应该叫做“慢婚”、晚育或者不育应该叫做“慢育”......

  “青年失业率高,毕业生慢就业”,新传专业出来的就是会造词,这次还用在新传的毕业生身上,恰如其分,又是一个轮回啊!

  就想说,是应届生不想就业吗?是应届生想“慢就业”吗?

  投了至少50份简历,虽然确实投的简历有点少吧,但是人确实投了,说明一件事,人家是想就业的,而且还是挺急。

  再看看报道中采访的“张雪”是什么专业,新传!不知道写这篇报道的是为了蹭热点还是怎么滴,自己就是新传的,然后把社会上本来就对新传就业不好已经议论纷纷了,现在还敢拿新传举例,真的是不怕把这个专业给报道“死”吗?

  别说年轻人的就业观发生了变化了,现在的哪个人的就业观还跟以前一样?

  60~70后就业基本上是国家分配,那时候农民觉得自己做农民都很有前途,种粮食卖钱成为“万元户”,光荣!大专甚至中专的毕业生都可以找到非常不错的工作岗位,大多还都是国企,更别说在当时凤毛麟角的大学生了,那就业怎么都是杠杠的。

  80后呢?大学扩招、国企改制,一批又一批的80后下海经商,那时候也叫“投机倒把”,不论怎么叫吧,80后基本上都赶上了时代的红利。读书的赶上了公派留学生、下海经商了也吃到了外贸带来的肥肉,工作那也是不愁。

  90后可就惨了,大学生学历跟以前的高中生没区别,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自己的父母还都是听话的没有吃上红利的60~70后,要啥没啥,万事只能靠自己。高房价、要养老、婚也结不起、孩子更养不起,所以90后的很多人是只要有工作都愿意干,就这还被批“脱不下长衫”,真的就是无语。

  00后的就业观,可以说是整顿职场。没家底的00后跟90后一样拼,有家底的00后那就真的“慢就业”,甚至不少直接不就业。不过并不是他们不想就业,不过你想让他们像60~70后一样听话的就业或者像90后一样被迫的就业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奉劝一句媒体的朋友们,别总拿年轻人的就业来说事了,应该好好的去促进就业,想办法让年轻人有合适的机会就业。天天灌鸡汤或者打嘴炮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