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多喜欢这部电影?有的孩子拉着家长要求去二刷!

  这个夏天,《长安三万里》成了小朋友们心中的顶流。社交媒体上,家长们纷纷在讨论,没看过的小朋友会主动拉着他们去看,而看过的小朋友们也会要求二刷。

  

  一部讲述唐朝历史题材的动画电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把暑假里到处撒欢儿的孩子们吸引到电影院去?这其中当然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

  《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视角展开。安史之乱之后,高适困守古城,他开始向人回忆起自己与好友李白的交往。

  随着记忆之门的打开,大唐盛世的人文风貌也一并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杜甫、王维、王昌龄、岑参……这些我们熟悉的诗人逐一登场,不用过多解释,影片里角色就帮你说出了脑海中的台词“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

  

  这对小朋友们来说绝对是一件趣事。当语文课本上的那些名字活了过来,还带你去感受他一生的故事。那结果可不止是在电影院里见到“熟人”这么简单了,甚至能让他们交到一位来自唐代的新朋友。

  关于更喜欢李白还是高适?成了每位走出影院的小朋友们必做的选择题。

  不少人都被影片里沉稳冷静的高适给吸了粉,甚至开始宣称高适是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也有小朋友爱上了李白的热情、洒脱和浪漫,为他自由不羁的一生而流泪。

  

  还有小朋友被俩人跨越数十年的友情所打动,看完之后意犹未尽,选择困难之下发出了「文李白厉害,武高适厉害」的感慨。

  

  估计小朋友们都没想到,自己已经背到滚瓜烂熟的文字背后,原来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和鲜活的故事。

  借由电影,那些诗歌随着历史中的人物也一并走进了小朋友们内心更深的地方。

  有人发现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天生我材必有用”成了埋在小朋友们心中的种子。那份鲜衣怒马和少年意气,已在无数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有人发出了儿子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写的日记。

  他惊叹孩子竟然会背“轻舟已过万重山”给戳中泪点,也祝福儿子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和自己不断和解,在长大后的某天真切地体会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

  

  也有小朋友在观影之后,对学过的诗歌又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开始思考“轻舟已过万重山”或许讲的不只是从白帝到江陵的一路奔波与周围的风景,也是表达李白、高适等诗人和大唐所经历的千山万水,艰难困苦,最终到达的更高与更远的境界。

  

  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看《长安三万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168分钟被文化洗礼的穿越旅行。

  引领风骚的不仅是口吐莲花的诗人,还有草书自由奔放的张旭,画艺举世无双的吴道子。

  映入眼帘的也不止是唐横刀、柘枝舞,还有长安的“山顶千门次第开”“九重城阙烟尘生”。

  恢宏壮阔、多元开放的大唐,让看过小朋友们都打开了视野和思考的维度。甚至发出了“主角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长安”这样让家长们都自叹肤浅的观点。

  

  背过的唐诗,旅游过的城市,学过的历史和自己的生活,在影片之外像是进行了重新的编码,植入到了孩子们的脑海里,唤醒了他们骨子里深植的文化基因。

  不止有一位家长感慨,看完电影后家里的孩子兴致高涨,竟然开始主动诵读古诗了。诗词背后的历史,什么贞观之治,什么安史之乱也能娓娓道来。

  

  腹有诗书的小朋友在看到窗外的美景后,会迅速为视觉印象抽提出对应的诗词去吟诵。

  

  甚至还有诗兴大发的小朋友随时随地,出口成章。还亲自动手,把电影激发出的创作潜能写在纸上。求着家长想办法帮忙发表。

  

  看得出小朋友们是有多喜欢这部电影了,难怪网络上家长们都在感慨,《长安三万里》的后劲儿太大了,让人不得不送上一本唐诗来支持孩子们的新爱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