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部编七年级上说课之《春》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师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本单元重视课文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领略景物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

  写景物以及寓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体悟细致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的巧妙融合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化,开展多层次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讨论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欣赏以及思维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法 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 要求

  ①初读课文圈点生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②读熟课文,感知内容,为研读课文做准备。

  ③查阅朱自清的相关简介。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之声》,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面对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春色,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天的世界,感受一番春天的美景。”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水、太阳的脸、草、花、风、雨、人

  设计理念:朗读全文是感受,为下部分的教学打好基础,这是根据文体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确定的,也是理解文本的要求。

  ② 讨论、归纳课文围绕“春”字,写了哪些画面?并理解这些画面的具体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教师加以补充、完善。

  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合作探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感知理解内容。

  春草图

  草的特点:嫩、绿、多、软。

  理解草与人的活动 :地上大片大片嫩绿的草,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

  春花图

  形态——多,艳,百花争艳 (视觉)

  颜色——红、粉、白(视觉)

  味道——甜(味觉)

  春风图

  触觉:风的温柔,抚摸

  嗅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手法:拟人、比喻

  春雨图

  形——牛毛,花针,细丝;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清得逼眼,灯,人,房屋。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迎春图

  所有的人都以新的面貌迎接春天。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作者在这里写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决心和希望。

  小结

  运用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的方法,来领悟其内涵。这一环节的教学,教法是读、议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刚才的绘春图,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抓住特点描绘春天,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那从文中还有哪里可以体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研读:盼春和颂春

  “盼望着” 动词叠用,以反复手法,表明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脚步近了”,拟人。两个“着”“了”,柔和亲切。明媚的春光即将降临,春回大地,让人心生欢欣鼓舞。

  春天来了,作者又如何歌颂春天?

  颂春

  新生的娃娃——新

  美丽的姑娘——美

  健壮的青年——健

  三个比喻使春天更为完整、瑰丽,舒缓、沉静的格调明朗、欢快起来,呼应了课文的开头。

  春天的“新”、“美”、“健”,也注入了作者的整个身心,获得了“新生”,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

  写作手法

  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

  2.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细致观察事物,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

  3.比喻、拟人

  (六)拓展

  1、让学生运用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选一个季节来描写。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诗句。

  这样的目的是拓展学习范围。

  (七)质疑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培养学生求真习惯,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总结

  1. 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春天,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展现了美好的春天。

  2.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美好的春天就是新生,就是希望,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积极进取。

  目的:梳理知识,整理思路,

  强化理解,加深记忆。

  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2.造句:仿写课文最后三段。

  五:板书设计

  盼春 急切 欣喜

  春草图——生机活力

  赞春 春花图——争奇斗艳

  春 春风图——惠风和畅

  春雨图——润物无声

  迎春图——鼓舞希望

  绘春 娃娃 —— 新

  小姑娘 —— 美

  健壮的青年 ——力

  结 语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重视内容的理解,也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