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场!《志愿军:雄兵出击》路演进华师!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

  10月22日

  电影《志愿军: 雄兵出击》

  武汉高校首场路演

  走进华师

  千名师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

  为陈凯歌执导的

  《志愿军》三部曲的首部

  铭记290万浴血奋战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深切缅怀197,000多名

  英勇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

  中华优秀儿女

  全景式多维度地再现了

  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剪辑完成

  历时三年完成

  交流会前

  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

  近千名师生济济一堂

  跟随电影穿越时空

  回望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

  致敬“最可爱的人”

  以光影为桥 以历史为溯

  在140分钟的沉浸式观影中

  一幕幕热血沸腾的战斗场景

  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儿女

  志愿军们的舍生忘死

  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让现场师生时而热泪盈眶

  时而振奋不已

   观影交流会现场

  当导演陈凯歌、编剧张珂

  主演王砚辉、朱亚文等一行现身大礼堂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一个小时的交流会

  主创团队与同学们分享创作初衷

  揭秘幕后故事,畅聊角色塑造

  四位主创分享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务贵,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雨龙,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集团监察专员彭华,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副校长任友洲、李鸿飞,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等出席观影交流会。

  “这部电影并不希望‘说教’,让大家跟志愿军能够共情,这是最重要的。”从剧本创作打磨一直到拍摄剪辑完成的三年多时间里,陈凯歌希望把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所思所感和影片中蕴含的情感带给观众,与观众交流共情。在陈凯歌看来,抗美援朝是中国人的故事,“我想通过这部影片把今天的观众和过去的英雄连接在一起,让年轻人深切地意识到那些战死者、牺牲者,那些为了保卫国家献出生命的人,不管到了什么年代都不应该被忘记。”

  坚持人民立场,是编剧张珂在剧本创作时想实现的一个目标。他说,“影片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更多的是在讲述历史中的人。影片中科学家、军人、翻译人才这些人物形象,在座的同学们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是73年前的中国人和73年后的中国人,共同书写了我们国家辉煌的历史。”

  “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彭德怀总司令的扮演者王砚辉现场重现了这句经典台词,不禁让观影师生动容,发自肺腑地向这场新中国“立国之战”中的志愿军们致以崇高敬意——73年前,为了保家卫国,他们舍生忘死,奔赴战场,用热血和生命守护了家国安宁,换来祖国山河无恙。

  朱亚文在影片中饰演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谈到这个人物角色,朱亚文说自己没有刻意去表现这个人物的学识渊博,“我觉得这个角色就好像是一个影子、一个开关,引导观众去感受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直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影片里中美之间钢产量、发电量和原油产量对比的悬殊数据。就是在这样的一组数据面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迎难而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让这些数据毫无意义。”

  互动提问环节,华师学子纷纷为影片“点赞”。一位同学激动地说“我室友的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她托我跟您(陈凯歌)说,非常感谢您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能够重温抗美援朝的精神。”

  还有一位同学分享了对未来的思考,朱亚文闻言直说,自己被这段话深深感动,“你所选择的专业和未来的人生轨迹,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在,和我们的电影主题非常契合。任何时代、任何环境,我们都需要有奉献精神,我觉得它是推动一个民族走向富强、走向更加光明和伟大的前景的绝对原动力。”

  朱亚文寄语年轻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校园是最包容的地方,你们可以在这里无限地试错,并且不用付出代价和成本,在这里,所有的严苛都是对于你们最温暖的爱。但是当你走上社会的那一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可能都要面对‘代价’这两个字,所以希望你们能在学校里尽量地去吸收爱、记住爱。”

  主创团队与现场师生合影

  今年恰逢华师建校120周年

  主创团队也送上了对学校的祝福

  活动开始前

  学校领导会见陈凯歌导演一行

  欢迎《志愿军:雄兵出击》到华师

  举办武汉首次路演

  主创团队为华师送上签名海报

  “字字句句,引人潸然泪下”

  “真的被志愿军人的无畏和勇敢感动到”

  “为国,为人民”

  同学们纷纷表示

  要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

  不忘初心、奋发作为

  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师生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

  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上

  也曾有浴血朝鲜的老校友

  他们奔赴朝鲜战场,为国而战

  武承先投身防空事业,痛击空中强敌,1952年12月,他主动请缨,要求带部分防空干部到朝鲜战场实习防空作战业务。悉心研究敌空军的规律和特点,钻研空炮灯协同技术,很快便掌握了指挥作战要领。志愿军前方防空指挥所担负着保护清川江大桥的任务,清川江大桥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塞,为保护清川江大桥,他日夜辛勤地坚守在战斗岗位上,顽强、机智地指挥部队抗击美机的轰炸,在我军防空装备薄弱的情况下,曾取得两天时间内击落敌机四架的战绩。

  付义在抗美援朝期间一直执行采集和支前工作。战斗打响后,他总是在枪林弹雨中采集战况整理记档,并组织运送弹药、送饭送水、转移伤员。在角圪峰阻击战中,付老的支前站设在峰后的大山沟,阻击战开始五天后,为补充给养,付老组织炊事员寻找打死的骡马,煮骡马肉送往前线;1952年10月底,付义参加了上甘岭战役。他后来回忆说:“在朝鲜两年多,只看到听到志愿军的英勇,没见到听到一个贪生怕死的战士!”

  1951年,周德全经过层层选拔作为第二批志愿军进入朝鲜。在朝鲜战争期间,她经历过“短短半天就有十几台手术”的日子,经历过同窗在战场上牺牲,经历过背着重重的干粮日行几十公里,她在战争中受过伤,左手无名指终身残疾。“我要勇敢地活下去,等到战争最后胜利的一刻。”

  1951年,肖贻惠成为中国铁道兵8505部队的一名铁道兵,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主要负责鸭绿江至平壤地区路段的铁路抢修工作。“只要铁路被轰炸了,所有人排着队急忙上去抢修,有一次甚至修了两天一夜没有停”“一个月见不到青菜”“捧着地上的雪水吃压缩饼干”“有一个冷馒头吃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1953年,杨惠娴作为志愿军后勤部队的一员,与志愿军一起在河南洛阳集结,照顾治疗从朝鲜战场转移下来的伤员。战时情况艰苦,有一次,当地刮起大风,住着伤员的房子眼看就要倒塌,杨惠娴不顾自己安危,多次冲进屋内将伤员背出屋外。在当时抗生素缺乏的情况下,伤员们大多只能忍着伤痛进行治疗,看到伤员们痛苦的样子,杨惠娴常常默默流着泪水,跟大家一起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听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熟悉的旋律,鼓舞着身边每一个人。

  作为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大学

  华师历来重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充分挖掘利用以中原大学为底蕴

  以恽代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还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引导师生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爱党爱国之情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新中国,寸土不让扬国威

  新青年,意气风发保家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在抗美援朝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

  华中师范大学将

  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华师力量!

  重磅福利

  参与抽奖或留言就有机会获得

  《志愿军:雄兵出击》电影精美周边一套

  内含便签、金边书签及文件夹各一份

  一、小程序抽奖

  1.关注华中师范大学公众号,转发本条推送到朋友圈并保留至开奖;

  2.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抽奖页面参与抽奖

  3.抽奖系统将从中随机抽取20位幸运儿,开奖时间为2023年10月25日12:00,中奖者需在抽奖结果公布后24小时内将获奖截图和朋友圈推送转发截图发送到本公众号消息框认证获奖资格,逾期视为放弃领奖资格。

  二、点赞留言

  在本条推送下方留言,并关注华中师范大学公众号,转发本条推送到朋友圈保留至开奖日期。截至2023年10月25日12:00,精选留言点赞前10的读者同样可以获得奖品,中奖者需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将留言截图发送至本公众号消息框认证获奖资格,逾期视为放弃领奖资格。

  三、奖品领取须知

  本次活动奖品需由本人凭中奖信息于10月26日下午15:00-17:00到华中师范大学九号楼六楼融媒体中心领取,逾期视为放弃领奖资格。

  强烈推荐

  ▼胸怀“强国梦”,培养“大先生”,教育强国征程上的华师故事!▼

  10月19日

  《中国教育报》头版刊登

  《华中师范大学勇担新时代使命

  弘扬教育家精神——

  胸怀“强国梦” ,培养“大先生”!》

  文章讲述了

  华中师大何以成为

  千千万万卓越教师的成长摇篮

  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

  ▼百年前的地理老课本搬上课堂,他的“课程思政”有妙招!▼

  原标题:《武汉首场!《志愿军:雄兵出击》路演进华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