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屏!学界业界齐聚山城话融媒

  00:24媒体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推进以来,这十年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如何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融媒体新闻报道选题、采拍、创作和发布的核心技能?高校教师该如何调整教学思路,才能培养出“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人才?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协办的2023融媒体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在南岸区开班。来自新闻传播学界和媒体一线的五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在媒介融合领域的经验,探讨了高校融媒体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来自全国85所院校的200余位教师参加了研修班。▲研修班现场。见习记者 杨潇 摄“我们今年出版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所著的新版《网络传播概论》,由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红尘所著的《融媒体新闻报道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他们特别邀请了两本教材的作者为高校教师们讲授相关课程,“红尘老师是重庆学界的优秀代表之一,她的新书也被我们列入了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这本教材详细地阐释了从选题策划采写拍摄到包装发布的全过程,突破了传统融合新闻教育实操性弱的痛点,对于学生们的实践性学习更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来源于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多年媒体从业经验,希望借此次研修班为新传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彭兰教授在研修班现场。见习记者 杨潇 摄研修班上,彭兰以《从可供性看网络带来的传播变革》为主题,从网络可供性涉及的空间、时间等六个维度剖析了媒介技术的变迁。她表示,正是因为技术具有可供性,所以才能创造出今天多元的互联网社会。▲红尘教授在研修班现场。见习记者 杨潇 摄她强调,在“万物皆媒介”的今天,网络时代的新媒介,不仅是人与内容、人与人、人与物等各种关系之间的“中介”者,很多时候也是关系的促成者和建构者。媒介对内容的影响甚至建构,对人的思维、行为的影响以及塑造各种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网络技术带来了媒体与受众关系等多方面的变化,也改变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今的公共传播领域需要有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使命所在。”▲殷俊教授在研修班现场。见习记者 杨潇 摄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殷俊以《卓越融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为题,讲述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意义,以及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产教融合培养新传人才的新模式。他表示,红尘老师新书的价值在于真正结合了产业和教育,“希望通过与各有关媒体机构的资源整合,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切实帮助到他们的就业。”▲研修班现场。见习记者 杨潇 摄红尘围绕《万物皆屏 融媒实战》的主题,点出在融媒体时代,多媒介元素的融合新闻报道形式日新月异,正成为移动端的常态,而内容质量、呈现效果及用户体验与互动是融合新闻的命脉所在。因此,新传学科必须深耕融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才能帮助学生们适应融媒时代新闻采集与报道的方式。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