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成绩越差?你的孩子可能陷入了“学习的悖论”状态

  孩子不调皮,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参加补习班,有问题父母给讲解,可结果呢?讲过的题还是一错再错,一做题就错一大片,一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好像进入了怪圈一样,孩子越努力成绩却越差,到底问题出在哪?

  其实除了先天智商的差别,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影响之外,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指出:你的孩子很有可能进入了“学习的悖论”的状态,所以越努力越适得其反。

  “学习的悖论”

  “学习的悖论”是古希腊著名的悖论之一,学习者因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不够,所以缺乏主动的学习的意愿,表面上很努力,而内在却是处于拒绝学习的状态,所以个人水平无法提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而如今,父母给孩子创造了一切便利条件,只要是对孩子学习有好处,都乐意尝试,可恰恰是所有便利的条件都具备了,反而更容易让孩子认为可以不用那么努力就可以学好,而实际上,孩子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退化状态。

  造成这种“学习的悖论”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学习方面,是指认识到为什么要学,该学什么,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知道的该怎么去学习等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在心理做好准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中,一个人的智商贡献占成绩的25%,而元认知的贡献占到40%。“元认知能力”,就是学习的金钥匙,不懂得运用元认知能力,是造成学习的悖论的决定性因素。

  在课堂上,那些开启元认知能力的学生,往往对于当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中也清楚知道自己理解到什么程度,更是明确认识到什么知识自己没有学到。

  这一类学生,通常通过主动提问老师,课后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去学习补充,做到学思并进,举一反三,能够对知识活学活用,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成绩自然不差。

  而缺乏元认知能力的学生,自身认知体系比较混乱,不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哪些没学到,因为对学习没有期待,自然不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学习处于混沌状态,更别提主动学习了,举一反三?那更是不存在。

  这一类学生往往是,老师讲一个题,他就片面的只会这一个题,不会进行思考和知识迁移,下次遇到穿了马甲的同类题,很大程度依然会错,成绩如何上得去?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地读书却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更不能加以活学活用,那么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教育中的“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学”而“思”再到“用”的过程。

  如何启发孩子的“元认知”能力?

  一个人的智商,多数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无法通过努力去获得很大的提升,而“元认知”能力,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方法获得。

  1、帮孩子给学习赋予原因和目的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越是目标明确,越是能够激发出奋进的动力。但对于学生而言,相比于那些通过学习可能实现的远大目标,学习给孩子当下带来的快乐和乐趣,足以超越“远大的目标”,让他们沉浸其中。

  所以家长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乐趣所在,即便孩子花再多时间都会觉得是享受。

  具体怎么做呢?

  放弃以成绩为主导的想法,不要让孩子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考好成绩的功利行为,这样他们对于成绩的心理压力就不会那么重。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回避,即便自己不知道,也要陪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找出答案,在这过程中教孩子如何查阅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和信息,培养孩子自主获取知识的技能和习惯。

  学会鼓励孩子,也学着让孩子进行自我激励,远离消极负能量。

  其次,帮助孩子把握所学知识的脉络。

  比如二年级学生背诵乘法口诀,不能简单粗暴地说“去背吧”,然后就不管了,而应该给孩子讲解为什么要学习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以后在生活中怎样运用。

  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孩子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孩子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

  2、停止单向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传统学校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单向授课,学生被动学习,这个过程中,但凡老师和学生缺乏一点主动和互动,老师就无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也不会进行举一反三的探索。

  美国某高校创新的“翻转课堂”就颠覆了传统单向教学的模式,要求学生们先在家看完课程视频,然后到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研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

  当下我们国内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无法颠覆,但是作为家长可以借鉴“翻转课堂”,鼓励孩子提前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通过老师讲授再进行补充复习,课后主动找老师解惑。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不理解,这样不仅使得学习更加扎实,而且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引导孩子输出,将知识“活用”起来

  只输入不输入,就无法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

  学生学习中的输出方式除了平常的课后习题和测验,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将学到的知识讲出来。只有能将学到的知识讲明白,才是真正的理解了。

  日常发现孩子有错题,先让孩子自己改正,改正确了,就让他将题讲一遍。如果不会改错,那么家长就应该充当老师的角色,重新讲解,然后再让孩子改,改完再让他讲解一遍,直到能够讲出为止。

  然后,家长可以再准备一些同类型的题目,让孩子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毕竟,听会了,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错觉,只有能讲了,会举一反三了,才是真的学到了。

  结语: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而且很稳定的学生,往往很容易沉浸于学习中,而之所以能够沉浸式学习,因为人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这样的状态。

  当孩子学会了运用“元认知”能力,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会越学越上瘾,学的越好也就越爱学了,自然就远离了“学习的悖论”。

  作为妈妈,在孩子教育成长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在面对孩子一次又一次不理想的成绩时,妈妈要做的不是无止尽的责备和焦虑,而是应该从根源上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孩子走出困局。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为身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自我关系焦虑中的妈妈们做了深入浅出的启发,并且结合理论分析了其背后的心理运行机制,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 如何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关系 心理学书籍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焦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旗舰店¥41.9购买这本书被选定为2019年世宗图书教养图书,受到我们国内多为心理学认人士的力荐,如果您正处于养育孩子的焦虑中,或者深受亲密关系的困扰,亦或是内心无序的状态中,那么建议您阅读这本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