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最新发文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

  

  刚刚,本市出台《关于贯彻<中共中央>的实施意见》,坚持全面落实中央有关要求,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坚持全面的质量观。

  《实施意见》着重从课程、教学、教研、考试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一是建设“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注重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提升美育素养,加强劳动教育。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五育并举”的课程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中小学教研,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教研质量,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四是以考试评价撬动培养方式变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能力导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参与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五是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意见》着眼于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高度重视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加大市级层面对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强化区政府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推动各区成为优质均衡发展区。

  二是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通过紧密型学区集团、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城乡学校携手共进、加强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支持民办学校特色发展等方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减少对学校的检查、验收、调查等活动,激励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加大对学校改革发展成效的激励,促进学校聚精会神抓好教育教学。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

  《实施意见》强调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宽实践育人渠道。

  一是深化创新创造教育,从课题、课程、课堂、考试招生、学校管理等方面系统推进,重视信息科技、科学实践与工程技术教育,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学会创意,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适应未来挑战的建设者。

  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学精准分析和反馈改进体系建设,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鼓励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个性化课程。

  三是创造义务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注重为学校减负,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强化师资保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探索实施区域基础教育环境质量评估,着力考查区党委、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