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砖头砸同学的男孩认错,他仅用了四块糖,这个校长有多厉害?

  四块糖果是什么?

  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促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的教育方法也极其独特新颖,许多故事都在教育界延续至今。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个小学的校长的时候,看见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向了班里的一名同学,于是陶行知校长当即制止了这个男孩的行为,并要求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一趟。放学后,陶行知校长发现这个男孩已经提前在办公室等他了。

  这时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这名同学:“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提前到办公室”,这个男孩惊诧地接过糖果,可接着陶行知校长又给了男孩一块糖果,说:“这块糖果也是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同学时,你及时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这个男孩半信半疑接过糖果,眼睛也瞪得大大的,陶行知又说道:“据我了解,你用砖头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这时候,男孩控制不住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们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我砸向的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于是又掏出一块糖果说:“你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没有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四块糖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在这四块糖背后,更是陶行知校长对这件事情的深入了解和对学生行为以及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入分析,然后才从这件事情中抓出这个男孩犯错理由和男孩悔改之心,通过奖励的方式,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不得不说,这四块糖,像是一个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指挥棒,让犯错的孩子自省自尊。

  教育,比批评更有力的是唤醒

  学生用砖头砸同学了,陶行知先生没有采取强硬的惩罚手段,也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相反,陶行知先生用一名教师应有的育人手段去引导一个孩子,让孩子明辨是非,区分对错。

  如果只用惩罚的手段,劈头盖脸将学生批评指责一顿,尽管当事学生可能会一言不发,但是内心却会产生极大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角色认同降低,自然就会影响学生上课、学习。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一步一步地引导这个男孩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认可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他人、正直善良、知错能改,更加让学生拥有了自尊心、责任感,进而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奖励比惩罚的效果和作用则就显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我们都喜欢倾听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和表扬,当然学生更是如此,况且他们年轻的身上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如果一味指责批评,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恰恰是通过奖励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如沐春风,但又将学生感化,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也生动地说明了,比那些批评指责更有力的是用心唤醒。

  教育,比强迫接受更有力的是主动接纳

  如果说,一部分教师喜欢采取的方式是强制性的手段:是一味的道理灌输,亦或是叫家长式教育,或者是当众指责,这些强迫式的手段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手段往往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那些小学生因为教室的不当指责、不当体罚跳楼身亡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时时刻刻在给家长、学校、教师敲着警钟。

  而相比起来,陶行知先生采取的是循循善诱的奖励式教育方法,在照顾学生心理的同时,也还给了学生应有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应秉持的就是这种平等交流之心,对话式的教育往往更能激发一个学生的悔改知心、知错之心、责任之心。在教育方面,永远不能硬碰硬,而需要用心去感化,让学生主动地去认可、去接纳、去改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也才能真正有所改变。

  教育,比明白更重要的是改变

  陶行知先生也没有给孩子说整个事件得咯爱龙去买,更没有将整个事件中的大道理讲给孩子听。那是因为陶行知校长来料加孩子明白了道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学生真正地做出改变才是最终的追求。这个孩子海脱口而出的“校长,我错了,同学们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我砸向的是自己的同学啊”!,可见孩子做出了自己的态度改变,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进步和飞跃。而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和行为上的不断改变,促了进学生人格和行为的不断完善。

  所以说,教师给予学生的远不止一两句话,而更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做出改变。当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男孩违反学校规定用砖头砸人时,他及时制止,但是事后却私自将他叫到办公室,并认真分析并调查了这个男孩这么做的初衷和目的,课间,让学生能够认错的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学生和老师从来都不是谁大谁小,而是平等的地位,教与被教,也从来不是相反的,二者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追求。

  所以说,对于一个学生的教育,永远将孩子做出正确的改变放在首位,而不是抓住学生或者孩子的错误不放,进行管束或者灌输大道理,一次两次可能有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便会可能收到与之相反的结果,比让孩子或者学生明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着去改变错误的自己。

  关于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教育方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