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女博士放弃200万年薪,回村养蚯蚓,为的是把大棚种成森林

  51岁的法月萍老家在山东淄博,自小在城市长大,在东南大学读本科,在南京大学读博士,前后跨了四个专业,但都与农业没有关系。然而7年前,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年薪200万的稳定工作,在山东农村养起了蚯蚓。她的目标是,利用蚯蚓改善土壤质量,节约农户成本,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也能让大家的餐桌更“绿色”。目前,法月萍团队去年的营收已经超过一千万元。她的个人创业故事还被人民日报和央视报道过。

  法月萍的努力也得到了农户认可,逢年过节,她常常收到各地农户为了表达感谢给她寄的农产品。5月25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法月萍说:“把大棚种成了森林,把西红柿种成了树,这是别人给我最好的评价。”

  51岁博士放弃200万年薪

  回村养蚯蚓

  今年51岁的法月萍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做培训讲师和企业咨询顾问,讲课费最贵达6万元一天,一年有近200万元的收入。

  然而在七年前,44岁的她却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辞去了长期以来稳定的高薪工作,拿出200万元的积蓄,引进10吨红蚯蚓,回到山东老家,在高青县承包了400多亩的土地做起“蚯蚓养殖“的工作。2020年,法月萍团队的营收已经超过一千万。

  法月萍

  5月25日,在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法月萍回想当时的决定,依然用坚定的语气说:“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不是头脑一热,而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

  记者了解到,2013年,法月萍在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她接了一个咨询项目,帮助客户规划济南的一个山区,发展生态旅游。讨论如何处理废弃物时,有人提到了蚯蚓,这让法月萍产生了好奇。她在网上买来了蚯蚓有关的书,读了六百多篇学术文献,了解到蚯蚓浑身上下都是宝。

  法月萍展示蚯蚓土

  “蚯蚓死掉后,身体溶解的蛋白有机质还可以回到土壤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所以说整个大自然的循环就是一个微生物的发酵床。”基于这种理念,法月萍与田地里蠕动的蚯蚓结下了缘分,此后她踏上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之路,用蚯蚓粪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改善种植土壤,节约农户成本,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也能让大家的餐桌更“绿色”。

  小小的蚯蚓怎么造福农作物生产?法月萍举例说,以西红柿种植为例,用蚯蚓研发出的叶面制剂,可以让普通西红柿的产量提高四五倍。

  创业之路困难重重

  有时“偏执狂才能成功”

  法月萍的老家在山东淄博,自小在城市长大,从本科到博士后跨了四个专业,但都与农业没有关系,“我当时相当于一个农业‘小白’,到完全陌生的乡村创业,起初大家并不认可我。”

  从一位农业“小白”,到现在被村民接纳认可,这一路都是靠着自己摸索。当时她不清楚一个农民一天可以拔多少草,去地里拔了7个小时,创业初期这些知识都是靠自己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

  做农业,最怕多变的天气。2015年,一场冰雹曾让她两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损失接近40万。因为不敢面对光秃秃的土地,她曾连续三个月都没有去现场。同年父亲的突然离世差一点再一次击溃她,“父亲到去世还在为我担心。”

  “经济上的损失是其次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打击。就像小燕衔泥一样,一点一点建设出来的东西,一夕之间就全部毁掉了。”法月萍一度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她收到消息,获知自己成功入围了淄博英才计划,并且是当年唯一入选的农业企业,这份荣誉给了她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法月萍

  “创业经历过失败,但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说我在注册公司之初,就已经做好了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法月萍说,确立目标后,坚持也是她认为最为关键的部分,“认准了一个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轻言放弃,有时真的觉得‘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这是一个小众的领域,行业中还没有真正的一个主流研发团队和组织,有时遇到困难很难找到别人去交流。”她告诉记者,在2018年国际固体废弃物峰会上,自己是代表国内该产业唯一的发言者。

  女儿去读大学了

  44岁的她要为自己而活,要创业

  创业之路不仅困难重重,法月萍感慨,“这其实还是一条非常孤独的道路。”蚯蚓养殖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有时遇到了一些困难,都找不到人去讨论,全都靠自己去摸索。

  所幸,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给了她莫大的安慰与温暖。

  法月萍有两个漂亮优秀的女儿,她们常常把妈妈在种植基地工作的样子记录下来,做成既搞怪又温情的小短片,“看到了女儿们做的这些小短片,感到特别温暖,可以冲刷一天的疲惫。”

  谈起两个女儿,法月萍语气里透露着满满的温情和骄傲,但她同时觉得有些愧疚。

  法月萍因为平常工作忙,常常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家人们相处,“时常觉得愧对自己的孩子,我常常对女儿说,妈妈是一个拙劣的平衡木运动员,经常平衡不好,从上面掉下来,只能再爬上去继续努力平衡。”

  法月萍说自己选择在44岁创业,也是因为那一年女儿正要去读大学,“我觉得可以为自己活了,就想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也是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了吧,做好自己,也可以为女儿做榜样。”她也时常感到非常幸运,先生和女儿都特别支持她。

  法月萍的女儿告诉记者, “这是她想做的事情,我非常理解和支持。这其实也是她对我的教育理念,妈妈一直都支持我去做想做的事情,所以她有了自己特别想要实现的梦想,我应该全力支持她。”

  创业经历被央级媒体报道

  “农户的认可是前进的动力”

  对法月萍来说,坚持的另一个动力来源于各地农户的认可。在法月萍看来,他们不仅是自己团队研究成果的使用者,也是检验者,更是她创业路上的精神支柱。

  在创业之初,法月萍创建了一个教学群,以便于推广科学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她会在群里免费为各地农户解疑答惑,有时还会直接发起直播,面对面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如今群里的人早已满员,“现在蚯蚓研究基地每天都会有农户过来咨询。”

  法月萍在向农户展示土壤

  法月萍说,刚开始为了获得农户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利用蚯蚓粪种植农作物,费了不少心血,“因为那时候没有人相信‘不施肥就能种出好的农作物’,我就挨个跑研究基地周围的田地,给农户看我们培养的土壤,看实验农作物的根系。”

  法月萍团队研发的蚯蚓粪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慢慢在全国范围受到欢迎,她的个人创业故事也被人民日报、CCTV7等央级媒体跟进报道。

  除了获得大量的关注以外,法月萍的努力也得到了农户的反馈。他们在运用蚯蚓粪解决农作物种植问题后,还会特意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特产邮寄到法月萍家里,以示对她的感谢,“逢年过节,我会收到大量的农产品快递,有鸡蛋、猪肉等,有的都不知道是谁寄来的,只知道他们是从我这里学到了种植技术,或者是用了蚯蚓粪。”

  “把大棚种成了森林,把西红柿种成了树。”有农户在使用了他们的蚯蚓粪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短短的一句话,一直留在了法月萍的心里,“我觉得这句话是最好的评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农民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帮助农户致富。”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笪越 孙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