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新潮!江津这个微信群3天“产”诗100余首!

  写中秋的诗,就像在诗里造一个月亮。

  在这个月亮里,寄托着我们的思念和愿望~

  9月9日,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市诗词学会、江津区文联、江津区诗词学会组织30余位诗人,开展为期3天的中秋江津诗会暨采风活动。

  全体大合影。

  

  交流会现场。

  江津区文联向骆崃山授文艺创作基地牌匾。

  过九亩山

  惊呼险峻耸高崖,

  秋雨秋风路亦斜。

  不是国翔频指点,

  谁人知是九亩茶。

  (唐元龙/作)

  在活动中,诗人们分别前往骆崃山、陈独秀旧居、白沙镇、中山镇、爱情天梯、四面山等地,深入探索江津各地的自然风光,了解江津的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一路文思泉涌,互相探讨,吟诗作对。

  

  骆崃山采风。

  骆崃采风行

  卅位诗人晨雨里,

  盘山穿雾觅仙踪。

  试问骆崃何所羡?

  幽林野老夕阳红。

  (王锡权/作)

  9月9日晚,诗人们齐聚骆崃山上,参加诗词朗诵会。将自己从山间漫步中获得的灵感,与对中秋佳节的美好寄望融为一体,化为一首首动人的诗词。

  

  现场即兴创作诗画作品。

  诗词朗诵会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登台朗诵,以诗会友,共觅知音。

  

  诗人们上台朗诵。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大家随时沟通交流,随行人员还特别成立了微信群。一路上,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大家纷纷将即兴创作的诗词和随行所想、所拍发在群里。通过这种互联网时代时兴的方式,增进了大家的互动交流,为中华诗词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大家纷纷扫码进微信群。

  老一辈的诗人们也纷纷“get”这个技能,将自己的诗作发在微信群里。“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通过更多的途径,让年轻人了解和喜欢中华诗词。”78岁的重庆市诗词学会荣誉会长万龙生表示,自己已经有十几年的网龄,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加强与广大诗友们的互动、往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

  探访陈独秀旧居。

  游览聚奎中学。

  作为江津诗词学会年龄最小的成员,来自江津区石蟆镇农技中心的工作人员蔡璐璘,承担了把大家拉进群的任务。她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受益匪浅,从前辈们那里学习到有关诗词品读、创作等“干货”,也从不同时代人产生的思想碰撞中,寻觅到创作的灵感。

  观四面山土地岩风景。

  观四面山土地岩瀑布

  匹练垂空百丈高,神功作态瀑中骄。

  千家尽道天河水,几处曾归心海潮?

  善舞雷霆真有兴,归真羽客总无聊。

  纵然直向人间去,依旧艰难锦梦遥。

  (魏锡文/作)

  中山古镇觅创作灵感。

  “此次活动效果非常好,大家互动交流非常热烈,优秀的作品也在路途中不断产出。”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唐元龙表示,接下来,将加强与江津诗词学会的联系,让更多人通过诗词感受江津的美好,促进江津文化旅游业更加蓬勃发展。

  

  齐聚会龙庄。

  “我们一行诗人在这次的活动中,共创作了100余首诗歌作品。江津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更加激发了大家艺术创作的热情。”据江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介绍,这是江津区文联在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采风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江津本土文化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诗人们一路创作的优秀作品,也将结集成书,用诗歌的方式展示江津独特的风貌与厚重的文化底蕴。

  (记者 施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