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推教育现代化
十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基于认知科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建设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举行。论坛上的展示课,深受同学们喜爱。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大数据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趋势。近年来,陕西以教育统计信息化为抓手,不断加强教育大数据汇聚与应用工作,积极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评价多样化、教育决策科学化。
教育事业统计是教育大数据汇聚应用的基础。与其他领域的大数据相比,教育大数据的采集过程更加复杂、应用更具挑战性、更加注重因果关系。自陕西省启动2020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学校教育事业基本情况调查,让教育数据更加精准鲜活。
“姓名、性别、学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等信息,这些都不能出错,再仔细核对一遍。”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教育统计人员胡波老师在填报教育数据之前,告诉同事们一定要保证台账信息的准确性。
胡波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我们由班主任和部门负责老师组织录入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基本信息,建立统计台账表,生成报表数据,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小学副校长司世英说:“我们学校结合学籍等现有数据库,利用陕西省和西安市教育事业统计管理平台,在采集时严格设置原始记录,严把数据审核关,在采集过程中层层保障数据质量。”
今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主要采取年报和网络季报两种方式,按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省、市、县、校逐级填报汇总及审核。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利用教育大数据,在数据汇总审核中,进行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与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多维比对,提高数据质量。
我省还利用电子原始记录和电子统计台账等统计信息化方式,实现教育统计数据精确到人到物,并进行机构、人员、资产信息统一身份标识,汇聚各级各类学校业务应用数据,形成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利用现有的教育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科研等分析应用。逐步形成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与服务新体系将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大数据有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方式单调化的问题,解决教育决策粗放化的问题。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表示:“陕西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作为教育变革的内生要素,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心谋划,超前布局,重点投入,在全国率先设立信息化处作为执行机构,发展研究、数据服务、资源建设等中心作为支撑机构,从组织保障、数据汇聚、应用创新方面,狠抓教育大数据、统计信息化等重点工作,系统推进全省教育数据生态建设,为我省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坚强支撑。”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近年来,出台了《陕西教育事业统计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夯实依法统计法治基础。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统计领导小组制,建立防范和惩治教育统计弄虚作假责任体系,实行教育统计人员信息备案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统计工作。
为了让数据发挥作用,我省依托西安工程大学专门成立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组建教育统计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设置教育统计专项研究课题,全面提升教育统计数据应用分析能力。今年,我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统计数据汇总模式和审核方式,采用线上审核,进行全程留痕,努力提高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此外,我省还积极着眼“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推进统计信息化和教育大数据项目建设,启动了陕西教育事业统计管理系统开发工作。目前,该系统已具备统计年报、统计季报以及线上培训等统一任务管理功能,能够实现智能化生成和电子化查询统计公报,便捷化提供综合数据、明细数据、研究资讯等查询服务,开展人员培训、专家库、数据核查等工作。
据悉,“十四五”期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将坚定走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之路,重点聚焦数据的广度、深度、新鲜度和应用度等问题,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推进统计数据与教育管理业务数据汇聚和应用,全面丰富教育大数据的内涵,创新教育数据应用形式和服务面向,最终构建形成我省教育决策支持平台,让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科学决策真正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