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院系之英语系:尽己所长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

   

  当前,筑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也呼唤并期待着英语系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履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走进保定校区英语系,与系领导和老师们相约在教十一楼D206,感受他们为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聆听他们为了实现华电梦而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

  英语系主任张莉首先欣喜地指出,在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方面,学校今年已经创新了研究生课程,为电力系和动力系的研究生开设了“国际交流学术英语”课程,旨在让研究生冲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实践能力,例如:专业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和国际会议口语交流。英语系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此课程推广到本科生。之前,学校已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英美文化”“涉外知识”等文化知识基础课,鼓励更多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知识,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英语系还计划采取措施鼓励部分学生到国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考察、撰写论文,以此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并将与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处通力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海外学习项目。言谈间,张莉透露出一份自信与希冀。

  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首先要打造高水平的英语师资。张莉认为,这是关系到英语系长远发展的大事,只有打造一支业务过硬,且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才能使英语系在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为此,英语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争取让更多的任课老师出国进修,以开拓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并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名校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改善本系教师的学缘结构,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广纳贤才,确保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并争取举办多场国际知名讲师、专家讲座,以及邀请国际知名期刊编辑来校指导,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在谈到英语系服务科研工作时,张莉说,自己观察到一种现象,学校很多科研项目或成果,就其本身内容而言,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学术水平,可是为什么经常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碰壁,无法在国际舞台上与国外科研项目一较高下呢?她分析这很大程度是语言包装的疏漏,没能通过国际通用语言,即英语,进行最大程度的语言包装,很难获得外国友人的认同与欣赏。在这方面,英语系具有先天的优势,完全可以胜任学校科研成果的传播使者。为此,她倡导英语系更多的师生加入包装学校各项科研项目,向世界宣传我校的科研项目及成果,促进我校项目真正的“走出去”,更多地参加国际性比赛和文化学术活动,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和美誉度,弘扬巍巍学府“电力之光”。张莉特别指出,今年,我校创行团队正是经过英语系教师的辅导培训,用娴熟的英语讲述了生动感人的中国扶贫故事,展现了学校尽己所长解民急困的公益情怀,深深打动了评委,才捧得了世界杯总冠军。她相信,随着英语系在科研和学生创新领域服务的不断深入,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世界级的殊荣花落华电!张莉还说,英语系也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拓宽社会服务之路,比如英利、南瑞等名企都曾经找英语系寻求过合作。

  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是一种趋势,是一项总体工程,需要学校的高瞻远瞩,需要有关部门的科学布局和通力合作。张莉表示,英语系愿意在这项惠及学校长远发展的工程中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使命,让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为此,英语系将和有关部门一道,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学校的多彩形象。比如,英语系接手了学校两大期刊杂志的摘要翻译工作,并期望未来能把我校优秀论文全文翻译后与国际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张莉简单而自信的话语让我们非常振奋。

  商静,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于2012年9月被学校选派赴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任对外汉语教师,期间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不久前才刚回校。和蔼的微笑、温和的谈吐、得体的举止,很有亲和力。在孔子学院讲授汉语之余,商静经常到当地学校、文化旅游景点表演古筝,开展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深受当地泰国人和华人的欢迎。商静用自身经历完美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古筝作为文化载体,可以无形中拉近了不同文化的距离。“这次,我代表我们国家、我们学校出去,教授我们的母语——汉话,感觉与之前在国内教外语大不一样。因为我了解我的祖国,了解我们的母语习惯。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因为思维方式差异而导致语言文化习惯的不同,这给了我教学上莫大的启示,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多地向学生传授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讨论中,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储艳根据自己此前赴英访学的经历,从两方面谈了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的话题。她针对全校范围内英语课程设计的现状指出,当代外语教育,尤其是高校外语教育,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比拼,更多的是对语言背后人文素养培育的软实力要求,而这正好是实现学术交流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储艳曾见过很多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能背大量外语文章,懂得很多单词名句,但让他们针对某一国家的文化作5到10分钟的自由演讲时,却一个个捉襟见肘,不知所云。为此,她希望学校要提倡通识教育,将教学重点从语言技能转移到人文素养的培养。她还希望,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异域文化常识,使得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便于我校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师生更好交往。

  英语系资深教授祖林,长期负责学校英语辩论、演讲、写作等赛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指导创行世界杯大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殊荣。他特别强调,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不等于西方化,而是在把握平等话语权的基础上,增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最近,我校创行团队代表中国,依托“绿色电力让游牧民生活更美好”项目,勇夺世界杯冠军,实现了学校参与国际大赛的一次重大突破。但在创行团队的路演过程中,不少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和专家建议创行团队少谈“中国梦”,尽量避免用煽情式的语句,创行团队选择性地接受了意见,对陈述稿反复修改,坚持用数据和情感结合的方式述说草原牧民的电力梦、中国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为之震惊与叹服,最终实现了华电人的冠军梦。据祖林介绍,早在创行团队成立之初,英语系08级蒋巍同学就是团队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后来,10级许嘉韵、12级汪美芳等多名英语系学生又先后成为骨干,用自己的英语演讲能力和扎实的英语文化底蕴,为创行夺冠做出了贡献。祖林认为,学生参与英语演讲、辩论、写作比赛,可在无形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西方文化,让他们的思维角度和方式更贴近实际应用,从而显著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他特别欣赏模拟联合国大赛,认为学生通过代表不同国家参赛,广泛搜集各国材料,然后用英语竞赛,其间不仅增进了对各国的了解,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英语应用技巧,一举数得,受益良多。交谈中,祖林不停地赞叹华电学生的优秀与努力,认为华电学子对英语的驾驭能力并不输于英语专业院校,特别是此次创行团队的成功更可视作学校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窗口期,英语系可以借此窗口,大踏步“走出去”,更好地展示风采,培养更多高素质英语人才。

  培养更多高素质英语人才,推进学校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对此,英语系党总支书记张冬生提出,英语系可从“文化中西、德明内外”来把握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问题:作为传统理工科院系的英语专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与外语类高校的优势和不足,不断优化特长、发扬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力度,积极与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认真借鉴和学习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全力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发展,切实有效地整体推进学校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进程。具体到英语系而言,就是要保持扎实的师德学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师生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相长地营造良好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养氛围。他特别强调,英语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一门看重学科功夫的科目,“壁垒不森严,功夫有深浅”,只有将其刻苦钻研和灵活运用到一定程度,学生自身的特长才会慢慢显现,变得出类拔萃,而且这种功夫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英语系学生的就业方向。例如,“同声传译”,是目前语言类工作中最热门的高收入行业,但是它需要你前期不懈努力与倾情付出才能达到同传的水准。此外,英语系一定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电力特色,发挥自身专长,在学校“大电力”学科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为体系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张冬生认为,英语系学生也应夯实专业基础,坚定信念,在学习外国有益文化的同时,强化自身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的学习,学贯中西,明德立志,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专才。总之,英语系学生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证明自己,在学习中享受文化与精神的升华,用文化去完善自己,影响他人,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打造出属于华电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天地。张冬生铿锵有力的话语,鼓舞了我们在场每一个人的勇气,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采访结束,我们都被英语系多年来默默无闻地推进学校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进程的不懈努力而感动,平时,我们也许只看到创行团队的成功,却不知成功背后有英语系老师的辛勤耕耘。毋庸置疑,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但我们坚信,我们有这样恪尽职守的老师,这样汲汲于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的英语系,更有无数为推进这项事业而甘于奉献的华电师生,我们相信学校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氛围一定会越来越浓郁,培养环境一定会越来越优美,培养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