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录取,为何要设定34所自划线高校往年复试线是多少

栏目|考研录取

国内高校确实有不同的层次,对于考研而言,34所自划线高校就显得有点特殊,也是众多考生报考的目标高校。

从往年的考研数据来看,就不同的自划线高校而言,复试线有很大的不同,同一个学校不同的专业复试线也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北京大学2019年的自划线:

北京大学2019年复试线

可以看出,北京大学部分专业的自划线还是较高的,当然,这个不能说明什么,毕竟考生的分数与学校阅卷还是有较大的关系。

国家出台自划线政策,其实初心是很好的:突出了高校研究生选拔过程中“确保质量,突出特色”的原则,改变了我们常说的“一刀切”式的分数线划定模式。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国家基本要求与高校个性化选拔的双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选拔的有效性和贴合性。

与其他众多研究生招生高校不同的是,自划线高校不仅自主确定考试内容,还自主确定复试线,自主确定差额复试比例,这些高校有很好的权利保证本校有足够比例的考生参加差额复试,这也确实能够改变复试只是走过场的“怪现状”,复试有了实质性内容。

从表面上看,考研自划线高校有了在复试考生中优中选优的可能,这有利于高校积极探索多元性、多样化的招考形式。

不过,冷丝在这里也实话实说,国家设置自划线高校,初心确实是很好的,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改革的初衷达到了,却未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的效果一般般。

单纯从数字上来看,34所自主划线高校仅占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总数的4%,招生人数却占到全国招生总数的24.3%,即四分之一。

如果从招生单位数量占比来看,仅有的34所自划线高校当属稀缺和“特殊”。有点遗憾的是,2003年试点开展以来,到了今天,这34所高校在数目上没有任何变化。耐人寻味的是,34所高校之中,也有个别高校的生源还比不上其他众多院校,而且,这几所高校在招生过程之中还出现过颇受争议的问题,即便如此,部分自划线高校也没有被划出这个队伍。

这也因此带来一个遗憾,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生源充足、招生规模增长迅速的招生单位没有机会进入自划线队列。毫无疑问,正如一些教育学家所指出的:如果长久固化下去,既不符合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的理念,也不利于激发其他研究生招生单位在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内生动力。

从这个角度看,部分自划线高校不但失去了研究生初试成绩的应有分量和“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助长了选人用人的不良社会习气。

因此,很多专家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制定自划线招生单位的准入标准,同时对自划线招生单位的生源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评价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那些符合准入标准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加入自主划线行列,在监督检查中如果发现自划线单位有违规以及不达标的现象立即撤销这些高校的自划线资格,并规定不能再进入的年限,待重新规范达标后再准入。

的确,如果有了这样的一个透明的标准,有了“能进能出”的机制,这当然就能规范研究生招生招生行为,使更多招生单位按照标准操作,从而尽快加入到自划线队列中。

同时,冷丝认为,这样做也可解决招生单位如何进入自划线队列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打破自划线学校的“特权身份”,提高研究生招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附录部分自划线高校2019年复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