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博导,38岁中科院院士,最年轻院士卢柯创下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一天有24小时,这是常识了。但我国有一位学者,他名为卢柯,其人生好似和别人的时间流速不同似的。他30岁任博导、38岁便当选了中科院院士,创下了我国最年轻院士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普通学者当一个院士都是光宗耀祖的事,卢柯现在却有了很多院士头衔——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和美国的科学院外籍院士……

集这么多荣耀于一身,卢柯这位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又是怎么炼成的呢?莫非——卢柯的一天有48小时?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每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和每个人都会死。不知有多少人冲刺高考时将“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会长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当作座右铭。事实上,考生频繁熬夜学习,结果猝死的新闻人们屡见不鲜。拉长时间只会让人越来越疲惫,让人没法形成良好的循环。

卢柯能以38岁的年龄当选中科院院士,与他重视效率和时间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卢柯出生于1965年的甘肃省池华县的一个教师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他聪明好学,同时还保留着活跃不死板的思维。


卢柯16岁便轻松考取了华东工程学院的机械系,先前他觉得专业枯燥乏味,直到毕业设计之时,他才咂摸出专业的有趣之处,有了考研的念头。不过,卢柯大学入学之际成绩全系倒数第二,英语更是短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卢柯开始玩命考研,为了补英语还耗时耗力去翻译原版英文教材。

卢柯并未悬梁刺股地学。他的时间表非常严格,每天工作到晚上十点。高效率能让他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还能节省时间,帮助他充分地休息和放松。这种时间管理方式让他还有闲暇追完当年大热的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考研成绩下来了,卢柯的总成绩在系里众多考中科院的学生中首屈一指,可谓逆袭。


考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之后,卢柯依旧秉持着效率第一的科研精神。他除了锻炼身体外,只爱好工作。他将自己当成职业科学家,非常敬业。原本效率就非常高,做事比旁人快一倍,还常常工作到十点,每周只休息半天。比别人快,比别人花心思多,也难怪卢柯比别人的成就大。

可贵的是,卢柯还有着爱国心。他硕士毕业时,本可以去日本读博,却甘愿留住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卢柯志在科研,在这里深深扎下根来。在这儿,卢柯读研、读博、从助理研究员一直做到了博导。而他担任博导之际,堪堪30岁。


卢柯的众多荣誉两页纸也列不完,在此只列举几项有代表性的。2003年,年仅38岁的卢柯增选为中科院院士,其最年轻院士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一年后,卢柯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5年,卢柯成了德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卢柯成了《科学》周刊评审编辑,这在中国科学家中是首开先河的。2018年,他还成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身为四院院士的卢柯今年才55岁。众所周知,中国14亿人口,人才济济。卢柯何德何能担得这众多荣誉呢?自然得有巨大贡献才行。


卢柯学的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也在该领域多年深耕,每每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读博的卢柯便在国际上首提非晶态材料的有序原子集团切变沉积化机制。博士毕业后,他还提出了用新的非晶完全晶化法制备纳米金属。该方法后来使得中国纳米晶体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卢柯也创造了几个“中国十大”。2000年,他的课题组发现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的奇异性能,3年后又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这两项研究均成了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也将38岁的卢柯送至中科院院士之位上。

而卢柯并未因年纪轻轻便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自满。他和他的团队此后依然捷报频出。2004年,卢柯课题组发现了纳米孪晶这种新型纳米结构。2009年,《纳米孪晶铜的极值强度和超高加工硬化研究》被评为当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卢柯发表的论文三百多篇、国际会议特邀他前去作报告四十多次,他还有着二十多项专利。可以说,卢柯身为一位职业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上依然做出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他也并非自己独美,身为顶级科学家的他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接班人才。

卢柯身为博导,截至2017年,已经带出了70多名博士、20多名硕士。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卢柯将自己的时间价值利用到了极致。他的教育理念也十分先进。卢柯认为,科学要的就是求真、质疑和创新;一个人做科研,得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科学是和自己斗智斗勇的过程;不能照猫画虎地学习别人,要从根上开始做……

卢柯本着这样的科研精神去进行科研,本着高效、敬业的科研方法进行科研,这才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他身为一个师者,也并未藏私,反而将这些“心经”向学生们言传身教。他不是在复制出一个又一个“卢柯”,而是让学生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国家科研更好的接班人。


总之,多年来,卢柯在科研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获得一个又一个院士之位,其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卢柯能在而立之年任博导,3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院士,如今未到60岁却已是四院院士。他的一天不能以简单的24小时衡量。如今他并未老去,相信高效、高质、爱国、敬业的卢柯必将做出更多成就,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