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患病率增加44从黄帝内经,谈谈心力衰竭的前世今生
前些天在社区义诊讲课的时候,和大家聊了聊心力衰竭这个话题,发现不少朋友对心力衰竭很陌生,当得知心力衰竭的危害后,都很希望知道如何预防和治疗。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统计,我国现在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上。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有相当多都是生活方式的疾病,因此,预防在疾病的治疗当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观点,意思就是在疾病真正发作之前,我们就要主动进行预防控制,予以治疗,而不是等疾病真正发生了再进行治疗,这就是“上医治未病”。
对于心力衰竭来说更是如此,目前由于人群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巨大进步,目前全球心衰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
例如在美国心率衰竭的患病率约为3.5?大约有650万心衰患者,而到2023年的时候将增加45?
我国最新流行病研究显示,在≥35岁的居民中,心衰患病率达到了1.3?患病率在过去15年间增加了44?
这一组组的数据都说明心力衰竭的危害正在逐渐加大,特别是心力衰竭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尤其是到了晚期,常常难以控制,病人会由于心衰的症状而反复住院,或者长期需要静脉用药治疗,因此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病人本身由于生活质量下降,也很痛苦。
那为什么会出现心衰呢?
心衰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出现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
心路星尘医师:简单的说,心脏就像一台抽水泵,负责把房子里的水抽出去。
一旦这个水泵出现故障,动力不足导致抽水的能力减弱,那么身体就会出现水肿、气喘这些症状,而器官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导致乏力等等情况,影响我们生命健康。
这时有位大爷提出疑问:我以前没有听过心力衰竭,这是西医才有的说法吗?
有不少人都这么认为,也有不少人凡事都要分个中医和西医,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哪种治疗方法被证实有效,我们就用哪一种,何必拘泥于中西医之争,况且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对于现代医学同样有借鉴参考作用。#辟谣##真相来了#
心路星尘医师:其实,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心力衰竭的记载,《素问·逆调论》:“问曰:人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能得卧,卧而喘者……”
翻译过来就是:“黄帝说:有的人能平卧但一行动就气喘;有的人不能平卧,平卧就会气喘……”。如果按照我们常用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法来划分,黄帝所描述的症状就是心功能II~IV级,也就是心力衰竭阶段。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编写的《金匮要略》里对心力衰竭也有描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而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也记录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描述了呼吸急促,局部和全身水肿的现象。
1628年,哈维(Harvey)描述了血液循环的定义,将心衰的症状与心脏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心衰是一种循环障碍。
进入到20世纪以后,医学家们从生化异常,能量代谢,心肌重构,基因等等方面对心力衰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心力衰竭的分类和治疗方案也在不断的更新。
目前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把心功能分为4级。
心功能I级:日常体力活动活动不受限。
心功能II级: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会出现明显的气促、疲乏或心悸。
心功能III级:休息时可无症状,稍微活动就会出现明显气促、疲乏、心悸。
心功能IV级:休息或任何体力活动都会出现气促。
这个分类方法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由于简便易行,一直沿用到现在。当然,所有的诊断和分类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疗。
? ? ? ?摄影:林芃
古今中外,在人类医学的发展史上,人们不断的探求心衰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16世纪西方曾经用放血疗法来治疗心力衰竭,从20世纪50至80年代,心衰常规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治疗,到后来通过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等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的普利类、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药物治疗,简称“金三角”。
而最近这几年心衰的治疗又取得了新的进展,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等)等等新型治疗心衰的药物也已经进入了我国医保,合理的使用肯定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由于目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使大家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包括在疾病之初的阻断、疾病之后的规律治疗、生活方式的调节、心脏康复治疗、中医中药的应用等等,现代医学从各个方面努力来减少心衰的出现和心衰的再住院率。
现在各大医院所创建的“心衰中心”,就是从预防到治疗进行全面的心衰防控,强调对患者长期多学科和综合的管理,这当中涉及到院前、院中及出院后的多个环节。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良好控制,减少心力衰竭出现的机率。
而一旦出现了心力衰竭,医生会通过贴心的患者教育、合理的用药、规范的治疗流程来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这个5年内死亡率曾经达到50?病魔。
参考文献:
1、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指南2018
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并取得授权!更多有声科普请关注“心路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