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初中啦 才上民校成绩“掉队” 点样调整“迎头赶上”

  

  据业内人士汪老师介绍,根据他的经验,进入民校后,有三类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会下滑较快。

  文/记者王丽平

  开学了,看着儿子源源走进了百里挑一的民校校园,叶女士从去年儿子备考“小升初”开始就提着的心没有放下来,现在她开始担心的是儿子在初中阶段是否能保持优势,会不会被淹没在尖子群中。

  每年都有一大批尖子生通过小升初考进民校,但是进入民校后,问题也接踵而至。记者了解到,进入初中后,孩子成绩下滑、玩游戏上瘾等是不少家长的“心病”,在培训机构中,民校生上辅导班的比例也是随着年级的递增成正比例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初一阶段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上至关重要的分水岭,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不能因为进入了民校就麻痹大意,放松学习,要学会主动学习。此外,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在学校的第一次考试,认识到孩子在新校园的第一次“亮相”对孩子今后学习影响的重要性。

  家长困惑 孩子进入初一容易成绩下滑

  有些家长经常会困惑,怎么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排在前几名,一到初中就退步了呢? 佛山一大型培训机构的梁老师告诉记者,他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特别是一些孩子考进民校的家长,心里落差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校生在各大机构辅导班的人数比例不低。初一第一学期主要以通过补习考进民校的学生居多,进入初一下学期,一部分成绩下滑严重的学生也加入了辅导班队伍,到了初二和初三阶段,民校生的补习比例更是逐级增加。

  “民校生大部分本身基础还可以,家长们也比较重视,所以这部分学生上补习班的积极性强过普通学校的学生。”梁老师告诉记者,拿他们机构的数学辅导班来说,民校生就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TIPS

  家长必须知道的四件事情

  对于初小衔接,业内人士伍嘉玲认为以下是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并知道的四件事情。

  首先,进入初中,同学来自不同社区,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更多性格不一样的同学,如何正确与合适地处理人际关系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很重要。

  其次,进入初中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增强而导致的“不听话”。这个特殊时期,家长掌握良好的家庭教育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除语文、数学、英语之外,初中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先撇开学习难度不说,单从学科的知识量来看,远超过小学,初一能否适应对初中三年学习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第四,初中知识量大难度高,教学密度远比小学增强,并且要求学生对知识充分理解、学会用思维分析有难度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应试型 六年级题海战术被动学习

  第一类成绩下滑的学生主要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叫停其他课程,只学语数外,天天题海战术。“这种学校的学生升学考试的成绩很高,但是进入民校初中后,成绩下滑幅度最大最快。”

  在汪老师看来,这类学生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在小学阶段抓得太紧,训练强度大,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式学习;进入初中后,老师没有抓得那么紧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没有目标,又没有摸索到主动学习的方法,反而迷茫了。其次,这类学生明显感觉到后劲不足。主要表现是死记硬背、思维面比较窄,创新类的题目做起来会比较困难。

  支招:要学会自主学习

  对于这类学生,汪老师建议,进入初中后,不能够再一味地闷头学习了,在体育、文娱活动方面也要适当参与,感受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方法上,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拓宽思维和视野,培养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习惯。家长在这个阶段,需多关注孩子的状态,多交流,要帮助孩子制定目标。

  信心不足型 老师关注少了 定位低了

  以前小学经常是年级前10,到了初中后排名在班上是中下,老师的关注少了,很多学生坦言心理打击很大。汪老师告诉记者,在他的学生中,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信心不足,定位越来越低,成绩也越来越下滑。

  “除了被老师点名,这些学生上课基本都不回答问题,即使他们明明知道答案也不会主动站起来回答。”汪老师说,这些学生在优秀的群体中被“淹没”,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变差”的心态。

  支招:自己要调整好心态

  这类学生要改变现状,汪老师建议学生首先要自己调整好心态,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强中自有强中手,光心急是没用的,要知道知识是靠自己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其次,要主动大胆积极发言,遇到什么疑问可及时请教老师,多与老师交流。家长方面,多关注、多表扬孩子。

  汪老师还提醒学生和家长,要重视第一次考试。“它对学生在新集体中的自信心很重要。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及时发现与排解。”

  “网游”型 沉迷于电脑游戏

  “孩子玩游戏像吸毒一样,让人抓狂。”有家长这样向汪老师求助过,孩子沉迷于网游,精力分散了,再加上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越来越不受控制,成绩也下滑明显,怎么办?

  支招:制定学习娱乐计划

  汪老师认为,小学的优势学习心理会保持一段时间,家长就要抓住这个心理,为孩子制定详细的学习娱乐计划,可以保证一定的娱乐时间给孩子。

  汪老师也提醒,不少家长“谈网色变”,对孩子上网的问题存在过度焦虑的心理。在发现问题时,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真诚、积极和无条件”,而不是一味地堵,更要注意疏导。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