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有责任做好三道加法题”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302

  src="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6/UploadFiles_1399/201605/2016051609042162.jpg"

  width=409 onload=resizepic(this) border=0>

  陈斌

  在职业教育高地——上海,涌现出了当地第一所“国优”、我国新闻出版业内第一所国家骨干校,它的名字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作为2016年验收的30家国家骨干院校中获得“优秀”的8所院校之一,上海版专有着64年建校史,被誉为新闻出版人才“黄埔军校”。站在当前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拐点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创新的浪潮中教育者又如何对自己定位?带着以上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陈斌。

  “+情怀” 后继有人

  传统印刷技术博大精深,现代印刷技术则更具智能制造的魅力。在陈斌看来,让印刷行业的后继者了解印刷的由来,对传统印刷技术进行传承的同时,看到印刷业的未来,并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这是教育者必须做的事情。

  “了解是热爱行业的前提,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陈斌介绍,让学生们体验印刷之美、感受印刷价值之高、领悟印刷突飞猛进之变化,是上海版专领导以及每一名老师一直在做的事情。从高端印刷品及艺术品复制,到最新的个性化的数字印刷应用,再到印刷机如何开,乃至艺术品在交易市场中的运营。只要你能想到的与印刷相关的生产模式、相关领域发展,在上海版专都能找到对应的课程。

  从中专生到大专生,从大专生到本科生,从蓝领到白领,从普通务工人员到高端从业者,上海版专打破了传统学历晋升壁垒,通过严谨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让每一个热爱印刷行业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从业者可以一路向前。

  “行业发展需要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上获铜摘银的王东东、张淑萍一样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同时还需要一大批有印刷情怀、热爱行业的普通劳动者。”在新生刚刚入学时,陈斌等校领导都会带头言传身教,将这种专业自豪感播种在他们心中。随着他们对行业学习与了解的加深,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研究” 开拓创新

  “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研究机构进行解答。作为教育者,我们亦有这样的义务。”陈斌在采访中讲道,当前,出版印刷行业转型速度很快,对于其中的变化及发展问题,相关高校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高校不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还要提出应对措施;不仅要研究国内的,还要研究国外相关领域的变化及发展问题。

  成立行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研究环保课题、“印刷+互联网”融合问题……上海版专希望借助各类科研载体为行业发展找到路径,并将之融入日常教学中。

  以当前转型中最为突出的“印刷+互联网”问题为例,陈斌认为,这一问题不仅关联行业转型发展之大方向,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从纯操作角度将前沿技术融入现有的教育方案中?为此增加什么课程?增加多少课时?

  “要回答好如上这些问题,光靠坐在学校里是绝对不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进市场。”然而对于行业发展而言,陈斌认为,教育紧跟市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高度,超前于市场,开拓创新必不可少。

  对于创新,陈斌的理解是:“创新跨界的难处不是发明,而是将原有单体技术借助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引进吸收、整合再创新。”

  “+国际化” 内修外炼

  采访中,陈斌透露,目前上海版专正在根据以往参加两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并夺牌的经验,全力打造一本关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型”教科书。这将对新闻出版业高技能人才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相关项目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赛标准。在以此设置并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促进我国选手的参赛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这种良性发展的国际化路线,大大促进了上海版专自身内涵建设的提升。陈斌介绍,上海版专一直注重加强国际合作,瞄准行业发展的国际前沿技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教学水平与行业最新技术对接”。活跃的培训、学习与交流,使上海版专与国际最前沿的理念、技术等实现碰撞,擦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火花。

  在上海版专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所列的十大重大工程中,开展国际专业论证即是其中的一项。“培养印刷人才一定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做。不只是培养一个王东东、一个张淑萍,而是按照国际标准,为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陈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