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写高考作文丨纠结是人生的日常

  编者按:特殊的二零二零,特殊的高考;考场内外,我们都是答题人。澎湃评论连续第四年邀请评论员、大学生同写高考作文,为千万考生加油、鼓劲。

  考题选择:浙江卷

  原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者:

  张明扬,历史写作者,1998年参加高考,语文125分,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写作用时40分钟。

  22年前,当我参加第一次大学班会,老师让我们举手,“选择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的有多少人?”我举了手,同时也吃惊的发现,只有三分一的同学举了手。

  这并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当我挑选大学专业时,选择中文系的主要原因是分数没那么高,而相对历史系和哲学系,据说未来的就业形势要好一点。至于兴趣,恰恰相反,我最大的兴趣是历史,我那时候就清楚的知道。经济我也有兴趣,我担心分数高考不上。

  我想,太多人和我一样,在人生选择的很多关口前,个人兴趣和自我期许的权重并没有那么大。有多少人能够选择自己最想上的那个大学专业呢;有多少人能够从事自己最想从时代的职业呢?

  只有生活的幸运儿才可以如此声称吧。

  总有两种声音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一种是,你得忠实自己的内心,特立独行,不能被外部的“杂音”所困扰,向庸常的生活投降;另一种是,你不能成为一个过于自我的人,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要学会倾听,学会与别人共处,不能成为一个缺乏社会属性的人。

  你要问我这两种声音哪种对,正经的说法自然是都对。但更真实的人生是,其实我们始终在这种声音中寻找平衡。

  像这样的讨论和纠结,自孔子时代起就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人生命题。刀尔登曾说过,《论语》的精华不是政治,而是合理的个人生活、德行的个人实践,“如何与世风对抗而不陷入激烈危险的情绪”。

  怎么说呢,你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但当你发现这个坐标让你身边的人变得不快乐甚至无所适从,你就得开始进行一定的反思。

  比如,你选择从事一份收入不高但很有兴趣的工作,并且没有任何变动的想法。如果你是单身,也没有太多赡养父母的压力,这当然没问题;可是,如果你已经结婚生子,你必须要考虑你配偶的合理感受,并不是一切物质需求都是“物质主义”,以及,养家糊口已经成为你的责任,兴趣与责任孰轻孰重,我无法回答,哲学和道理无法解决家务事,但至少,我们似乎都承认可一个前提:兴趣与责任是同样应该被考量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有自己无法逃避的社会属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之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或许这些年有太多道理教你如此行事,教你只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别人做事必须考虑你的感受,但你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这可能么?

  当然,对于天才而言,他们可以不尊重以上的人生戒律,他们对这个世界有别样的特殊责任,他们也可以脱离地心引力而超然的生活,如果每个人都按照“伦理”和“日常”生活,这个世界的确会缺乏活力和创新。

  但我们讨论的道理,永远只都是针对大多数人的。苏格拉底说,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我们对生活和人生坐标的纠结,就是这样的一种考察。

  这种纠结和考察将永远萦绕的我们的生活中,这不是人生的烦恼,只是人生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