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亮点工作系列报道|上城区: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绘就文明

  2022年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亮点工作系列报道

  上城区: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绘就文明美好画卷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总有温暖不期而遇。2022年3月15日,钱塘江边紫叶李花树下,一群老人坐在凳子上,一边欣赏春日江景,一边排队做核酸,队伍边还有志愿者协助。记录这瞬间的小视频火了,一把凳子,成就了核酸检测最美“风景线”。这是上城区南星街道特别设置的“一米线”凳子,不仅能有效保持一米间隔,还能提高社区老人检测时的舒适度。简单的一张凳子,是守护健康的爱的距离,也是见微知著的文明展现。

  核酸检测最美“风景线”

  今年以来,上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以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持积极发展态势、展现良好时代风貌。

  文化繁荣提升区域品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塑造现代化文明城区的独特气质。“新思想”学深一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鲜明主线,800余名“红巷新声”宣讲员在全区宣讲党的故事、党的发展。“宋韵精华”做实一分,办好2022宋韵文化节,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精彩亮相,打造“韵味百巷”,弘扬崇尚思想、精忠爱国的士大夫精神。“文化阵地”建好一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文化家园等阵地,构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休闲服务。

  二十大代表车菲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精神共富涵养文明风尚。推动创建工作成为全体居民的“大合唱”,让“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在上城处处可见、人人有感。以“最美”现象撑起文明高地,持续擦亮“最美人墙”“最美凉茶摊”等志愿服务品牌,选树各行各业“最美”,搭建上城城市文明的精神脊梁。以“文明矩阵”引领社风民风,加强群众性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人的言行举止,更好展现“上城尚礼”风采。以“文明地标”提升城区风貌,把文明创建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现代社区建设等,相继建成红梅、青荷苑、青年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幸福邻里坊”社区共富综合体。

  凤凰公益接棒最美凉茶摊

 电影先生 文明创建提升全域参与。坚决融入全市“争创文明典范”的大局,扛起核心城区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创建机制,将创建作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健全区-街-社三级指挥体系,层层落实创建责任清单、督查清单,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全域监督整改。进一步推进全域联动,结合“美丽上城”“美好家园”“亚运行动”等工作,大力开展住宅小区、交通秩序、文明习惯、宣传设施等各类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看得到变化、获得到实惠、感受得到幸福。

  推进文明创建 擦亮幸福底色

  走进上城区清波街道的柳浪东苑一期小区,这个西湖边的老小区已然“旧貌换新颜”——居民楼外立面重新刷漆、破损开裂的道路已整修平整、停车区域被重新合理规划……傍晚时分,居民悠然地坐在绿树环绕的“口袋公园”里唠家常——他们脚下的绿地,不久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半荒废绿化带。

  在小区提升改造中,社区专门将中国美院的专家“请来”小区,经过与小区居民10余次“议事座谈”,不仅共同探讨出“庭院式小区”打造方案,还由美院为小区引入设计师团队,为改造注入专业力量,让这里有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景观。

  与中国美院携手开展“美育进小区”活动

  文明创建让城市“面子”日日新,惠民“里子”实打实。上城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改起,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城还积极推动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行动,即针对辖区内无物业管理小区和散体楼治理难题,推进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接管、业委会自管、国有物业企业兜底管理三类治理模式,为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居住体验服务提档,让老旧小区居住更舒心。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为民惠民的过程,上城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抓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人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文明创建的过程也是不断为城区赋能的过程,治理体系逐渐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愈发美丽、历史文脉得到延续……每一个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城区文明的“大气候”。

  “强国有我 文明有礼”上城区朗诵大赛

  提升文明素养 培育时代新风

  在上城,有这样一位出租车司机,连续两年风雨无阻,免费接送80多岁的孙奶奶母子跨越30公里往返医院。他叫陈志飞,因为自己父亲曾在社会的帮助下渡过难关,他承诺一定要回馈社会。

  因为一个承诺,自2018年2月碰到孙奶奶、了解到她家的就医难处后,陈志飞每周2天停止载客接送孙奶奶母子。孙奶奶几次想尽办法付车费,但都被他婉拒了。他笑着说,“多跑几趟就补回来了。”2019年1月的一天,是陈志飞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也正是孙奶奶母子去医院的日子,他说“我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了丈母娘,然后去接孙奶奶,中午折回医院。孩子刚出生肯定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合理安排,还是忙得过来的。”

  陈志飞帮扶困难老人

  陈志飞的爱心远不止这些,路遇老人或者残疾人打车,他会走下来搀扶一把并免费接送;他连续10年爱心助力高考,随时响应考生的紧急需求……14年来,他用真心真情打造了“无偿献血、爱心送考、公益帮扶”三张金名片,一诺千金的事迹曾获央视频、新华社、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个人先后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浙江好人、杭州好人等荣誉。

  这植入到精神血脉中的文明风尚,孕育出一批又一批陈志飞这样的“最美”典型。上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滋养、以“浙江有礼·上城尚礼”文明新实践为载体,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文明风尚转化为奋进前行的磅礴力量。今年以来,已有62人次(集体)获评全国、省、市“最美”,“看笕蓝天”退役军人关爱服务项目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弯湾托管中心“爱的益栈”等一批项目在全市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中脱颖而出。

  “看笕蓝天”退役军人关爱服务项目

  聚焦数字赋能 深化志愿服务

  “武奶奶,我来了!”11月8日上午10点半,白塔人家小区里,61岁的冯阿姨来到了89岁的武奶奶家。“我每天都来给她送餐,每天都见面,她看到我就特别亲切。”冯阿姨住在武奶奶隔壁楼,从今年6月南星街道白塔岭社区推出“爱心餐”以来,武奶奶每天都能吃上冯阿姨送来的热腾腾的爱心午餐。

  “给未来的我送一次爱心餐”是南星街道参与“时间银行”项目以来推出的志愿服务活动,送餐的志愿者大都六七十岁,送餐对象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独居孤寡等困难老人。目前,白塔岭社区已吸引70余名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为6300人次提供服务。

  南星街道时间银行的受益对象武奶奶见到志愿者冯阿姨,亲切地拉起对方的手

  今年以来,上城区承接“志愿浙江”重点应用场景试点,创新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数智平台,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新模式,聚焦老年人时间多、热情足的特点,从志愿服务精准触达、志愿者技能专业化培训、志愿服务激励生态圈构建等方面出发,有力推动低龄老年志愿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城市建设、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目前,上城区“时间银行”已入驻志愿服务组织140支、志愿者1575人,开展各类助老服务2495场,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除了“时间银行”,上城还推动青年志愿者、商铺微益站等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加入公益互助事业,将社区周边商铺和居民共享空间打造成为志愿服务新阵地。目前,上城拥有注册志愿者30余万人,入驻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志愿服务队达5000余支,今年常态化开展“迎亚运 讲文明 树新风”等志愿服务活动近3万场,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志愿氛围,在追求精神“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将志愿服务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上城区志愿者代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