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教授:“破五唯”后,高校教师还是应该发论文!

  原标题:“双一流”大学教授:“破五唯”后,高校教师还是应该发论文!

  2018年,以教育部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中决定 在各有关高校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为标志,“破五唯”改革正式启动。在这之后,又有多项关于“破五唯”改革的文件下发。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共同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 不简单把论文、专利、承担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等作为限制性条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等意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在这期间,地方政府和高校也积极出台各类措施推进“破五唯”改革。

  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为避免职称评审时“一把尺子量到底”,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系统地将 职称评价标准归结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科学分类评价人才能力素质,并将全面 推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将可代替论文。

  2022年,江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到,不得将毕业院校、出国(境)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和论文、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聘期考核、评优评先中的比重,把承担一定量的本(专)科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实施职称评审新办法,对人才进行多维度评价, 破除对老师片面的、狭隘的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文章、学历等为评价前提,坚持分类评价机制、实现多元评价。新办法实施以来,该校已有多位教师因工作业绩出色、贡献突出而获得职称晋升。

  武汉纺织大学深化职称评审改革, 对业绩成果特别突出的学者设置绿色通道,对因本校资历等杠杠被卡住的优秀人才实施盲审盲评制度,在2021年职称评审中便有8人破格晋升为教授,占年度新晋教授人数的三成以上。

  ……

  改革新问题,评价标准如何定?

  

  “破五唯”引发了学者、高校教师的广泛讨论,许多改革举措引来点赞。但也有一些人对“破五唯”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高校教师不需要再做学术、发论文就可以获得职称晋升。

  对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刘庆生表示:“ 对于大学的大多数教师,尤其那些声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专业教师 发表学术成果论文是‘硬道理’。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科技贡献的主力阵地,产生重大科技成果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把“破五唯”理解为将论文、帽子等指标“一棍子打死”是一种误解。

  “ ‘破五唯’不是完全抛弃原有指标,而是改变‘一刀切’模式、探索如何真正用好这些指标。而这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比如,对于基础研究来说,论文仍是体现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载体,我们 仍需要将论文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要摒除形式主义,不只看数量,更要看论文的影响力、贡献力和创新性;对于应用型研究成果,则更多地看科研成果与产品和市场能否有效对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复全说。

  因此, 如何在“破五唯”后“立新标”成为人才评价亟待破解的难题。

  日前,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学科学术评价规范研究试点”交出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华医学会五家学会作为试点单位,针对各学科科研特点,形成新的评价规范建议和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对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类型的成果形式, 中国计算机学会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力入手,以影响力、应用、转化、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等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估成果的价值。具体评价指标方面,中国计算机学会 提倡弱化数量指标评价,加大质量指标评价,侧重对成果价值的评价。加强计算机领域中立学术机构在评价指标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客观指标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加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观评价辅助支撑作用。

  中国数学会根据数学论文一般篇幅大、发表周期长,引用率和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的现状,提出了数学 论文合作者署名以姓名字母顺序排列时所有作者应视为贡献等同,可综合考虑在理论突破、方法创新、学科发展、成果成效方面进行学术贡献和科学价值的评价。

  中国物理学会则提到,物理学术评价 不能只关注作者排名,应结合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学术影响力、同行专家公开意见、论文或专利质量、引用率等多维度指标,同时 考虑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同特点,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破五唯”建设,高教专家建言献策

  

  除了如何分类评价高校教师学术成果外, 师德表现如何评判,教学专长型教师如何考评,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校后如何实现有效监督等问题也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讨论。

  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是师德评价中三大核心问题。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奇建议,在“评什么”上,应该对师德建设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比如学术诚信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导师跟学生的学术成果按照参与度多少如何署名等都应该有所规定,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没有具体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在“谁来评”和“如何评”上,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学术委员会建设:“此外,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师德评审恶意攻击他人,还要设立相应的申诉制度和帮扶机制。”

  教学专长型教师成绩难以量化是高校“破五唯”改革中面临的又一难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建议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是同行的听课评价,一个是学生的听课评价。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唯论文的问题。”他还认为,教学为主型教师不一定需要重视原创的论文结果,而是以课件、课堂效果论英雄。

  此外,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校之后 如何防止“人情风”“关系网”的出现,如何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也是“破五唯”改革中无法回避的一关。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建议,高校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发挥起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重视校外评审、校外专家,重视同行评议。“目前在硕士、博士学术论文审核上,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了校外专家盲审的试点,效果很好。我认为在职称评审上,也可以引入这个制度。”李立国说, “重视专家意见,而不是按资排辈。”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江西教育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楚天都市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高教志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