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观察|21年后,艺考编导生升学将成为历史?还是更少选择?
从2002年开始,艺考作为另一种高校升学途径,就一直备受关注,当年纸媒与传统媒体仍为主流媒体的宣传时代,艺考“易过”、是”捷径“的信息就已经不断出现在大众眼里,对艺考的逐步认识所带来的”好处“,悄然促使“艺考热”的诞生。
由2002年3.2万考生参加597所院校所设专业考试,直到2020年117万考生参加近878所院校所设专业考试,从数据上看,现今艺考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桥“
除此之外,艺考背后带来经济链条,亦催生一连串艺考培训机构与院校延伸出来的问题:代买合格证、泄漏考题、开办高价包过班与协议班等社会现象,一直受到社会诟病。
由于种种原因,艺考改革在这19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正如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说:“艺考问题之复杂,改革之艰难,远超想象,但改革却从没停步。”
相信,过去最为严厉的一次改革可以追寻到2015年那次”艺考收紧“,而另一次则是2019年到2021年间疫情下借题发挥的再次改革(可参考阅读:)。
心里话,对于这次艺考的改革我是非常赞成认同,让艺考回归本位,选拨”文专双优“人才的确是符合艺术品位的提升与学习的初衷,但对于2020年以及2021的上戏、北影以及中戏对编导直接采用文化科成绩录取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在情上,我是不赞同。毕竟两届艺考生仍以文专双修的这种旧蓝本方式去学习并以此学识通过考试,恰恰”一刀切“更让人觉得否定这两届艺考生的所有努力,院校更应该采取能让艺考生逐步适应的改革方式或者提早告知考试蓝本之改变,而不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这种做法。
回到理性与现实上,不管如何,走在艺考路上,相信艺考生对政策带来应试障碍早已明白,也已经做好跟着政策变动去吃饭的准备,而我只能在心中默默为这两届艺考生心痛一批了。
那么,2021年后编导生应如何面对日后改革下的艺考人生?或许我这些浅薄建议能多少给些帮助!
2021年后更注意院校录取方式
但这类学校会专业分作为校考门槛,因而艺考生在报考这类院校前,必须留意专业分的学习。
如果是重文专业,则会按文化高低录取,所以如果想更大机会进入该类院校,必须专文同样则重。
以下为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因此,如艺考生没有多大要求,这类则更为适合。
编导生该何处何从?
2.准备好自己
毕竟考试这东西只能做到相对公平,没办法做到绝对公平。
编导生更应该做好自己,准备好自己,让自己得专业和文化功底进一步加强,让自己足够优秀,让自己能以不变应万变。
3.正确认识编导专业
像中戏、上戏和北影这类学校,虽然我不赞同他们“一刀切”,但的确在重文专业方面,即使已经过了专业,但其对文化课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像广播电视编导需求文化底蕴极高的专业,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课成绩高的人,在文化积累,逻辑思维和学习方法相对比文化课成绩低的人能力稍强,这符合以上学校自身录取口味。
4.让自己适应新模式,分析未来
人习惯了某种模式,突然来临的改变肯定会多少不舒服,但不管是疫情下无奈选择,还是本来就暗中筹划的改革,艺考生更应该去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分析自己在新环境中更需要做的,努力去分析你能做什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达到目标。正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样。
6.专业还是要学
大多数艺术类院校,是会有专业复审,有些学校会根据专业来评定分数,即使你进入院校,但专业复审某天来临,你却跟不上,那么,退档退学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选择艺考,事先分析比蛮干更为重要,每一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有可能存在认知和结果评价不一样的现象,如果缺乏有效分析,就可能导致辛辛苦苦的努力得到不到认可。
另外,编导升学或许没有以往那种容易,但不会成为历史,对于部分编导生来说只是更少选择。而如何努力和选择亦取决你对你自己的认知。
不管如何,如有梦,就开始启航,加油!
对于这个号,在我的想法里,
是打造一个关于播音与编导艺考(简称传媒艺考)以及成长教育的交流平台,
与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艺术的父母相识相知。
为了能达到这个想法,每天我都会用心去呈现更多精彩的内容,
也尽我所能,成就想法的每一小步。
因此,关于本文,如果觉得对你有启发或帮助,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或私信发送"老师",给我更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