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7天必看 | 2017高考作文题+高分范文汇总

  2017高考作文题+高分范文汇总

  

  2017高考全国1卷

  【适用地区】

  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安徽 福建

  作文题目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今日中国说

  

  今日,我驭共享单车而来,临窗而坐,提笔科试,任思接春秋,视通沙海。崇山峻岭之上,峭壁深壑之间,长城旧迹,卓然坚不可摧;大漠荒原之中,惊涛骇浪之下,丝路香瓷,灿然永存于世。

  欲言今日之中国,则必及古昔。若夫炎黄之族,既立千载;唐虞之政,洪范万代。秦扫六合,北筑长城;汉兴天下,首开丝路。唐宋文治,若何隆盛;康乾武功,若何煊赫。虽近代屈辱百年,族人以短刀匹马顽抗坚船利炮,以血沃疆土终成丰功伟烈。我华夏之文明,曾照拂世界;我九州之悲往,亦奋发图强;我中国之未来,必称雄宇内。

  言今日之中国,其必曰长城。有赋云:雄踞两千年,民族之精神;蜿蜒万余里,中华之脊梁。盖自春秋至明,皆“因地形,用险制塞”。贾长沙以“守藩篱”“却匈奴”而论仁义,陆参以“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绝,秦君灭”而论兴替,近人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而振民心,今人以“靖九州之天地,乃民族之梁脊;守中华之基业,乃民族之史碑”而铸国魂。长城,于我中华而言,早非烽台城墙,已然立成象征矣。众志成城,民心固而长城固;敌忾同仇,大地春而社稷春。此为中国之精魂也!

  言今日之中国,其必曰一带一路。古之丝路,有陆海之分;今之一带一路,乃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简称也。其有同乎?连接亚非欧,交流政经文也。其有异乎?古为交通路线。今为国家战略,其文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何以托古而不为新名?曰:丝路文明,东西交流之滥觞也;一带一路,天下大同之瞻瞩也。承前事而启后业,继往昔以开未来。运筹帷幄,以兼容并蓄而促天下之合;决胜千里,以开放创新而成世界之荣。此为中国之气度也!

  言今日中国,其必曰共享单车。今日之中国,当谨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古训。一代有一代之显学,一年又一年之新象。北大戴威诸人首创OFO,但经三载,已“健康环保新风尚,满城尽骑小黄车”矣。虽说汽车文明尚未成型,然则共享经济蔚然成风,生活互联网+,智能环保便捷,中国人既以中国之格式引领世界潮流文化。“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此为中国之新民也!

  试看今日之中国,龙舞潜渊,凤鸣九天,其进步未可量也;纵观今日之国人,文明之风,谦和之礼,其幸福不能夺也。美哉我泱泱中国,厚德载物;壮哉我浩浩中国,自强不息!

  

  一隅中国,美在乡村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洗练,沉淀。传统文化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中国之美,美在和,美在礼,但在中国地图上,在山川与河流的走向中,与黄土地最接近的是乡村。昨日,中国以经济强国,文化大国示人;今日,中国一隅,美在乡村。

  乡村之美,美在发展。

  回望历史,风云涌动的那个年代,南海边的小渔村还被困于层层铁丝网之中,一夜间,高楼林立,绿树成阴。乡村,似乎在中国的发展上一跃成为最大的潜力股。当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思想深入人心;当淳朴的民风与新奇的外界产生碰撞产生火花;当说起“生活在别处,天堂在远方”时,乡村竟成为人们远离尘嚣,享受生活的首选。你一定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崎岖的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替代;那些在历史中渐渐隐没的古镇,有天被更多的人所欣赏,记录;那些曾经落后的养老院开始创新,实现网上医疗;当一批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今让我们惊叹的美丽乡村已不止是老牛与水车;稻田与落日,不止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座“边城”。乡村的发展为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丽。

  乡村之美,美在文化。

  当茶余饭后,人们不再只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是三五成群,走出家门,走进广场。伴随着律动的音乐,自信地跳起舞。这是中国大街小巷尤其乡村最为常见的一幅生活图景。你知道的,广场舞这三个字这已经成为一种民间文化。从中国古代开始,诗、乐、舞自是一家,舞蹈源于生活,当人们沉浸在轻松自然的舞姿里,潇洒恣意的节奏里,你不难读懂中国,那是种“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乐趣,而乡村图书馆的出现,让人们强健体魄之余,也拥有更独立的精神,更自由的思想。这样的乡村文化,是自信的,是满足的。

  乡村之美,美在回味。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乡村的美在发展,但仍自有一番深入人心的美,这种美,是根植于广袤的土地几千年,来源于生于此,长于此的智慧的人民,它就是“民以食为天”中的美食。中国人讲究吃,吃的花样多。食材、烹法、搭配、菜系,皆是讲究。你一定看过那部精致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天涯何方,总难忘却家乡的味道。那口深黑的大锅,那口老灶能包含洞庭湖的野生鱼、昆明大山的菌、湘西的腊肉、兰州的拉面、四川的钵钵鸡。那种滋味儿,酸甜苦辣,刺激味蕾的同时,让你深刻的记得这是乡味儿,是传统美食的味儿,亦是人生的味儿。于中国人而言,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虔诚,对上天馈赠的感恩,对情感的交流。诚如《晏子春秋》所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朋友,乡村亦是“美而不言”,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发展缩影,见微知著,中国大美如斯。

  2017高考全国2卷

  【适用地区】

  青海 甘肃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海南

  黑龙江 新疆 海南 辽宁 陕西 重庆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又是一年深秋至,这几日桂花开得是那样日益繁茂,又是那样的不动声色;桂花的香是清淡的,又是浓郁的。

  一直以来,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给人一种清冷高雅的美。可自从读了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越发觉得桂花的清淡,和不张扬的花期,细微的花朵才是更加的淡雅恬静啊!

  记得读书时,在寒冷的北方小城,舅舅家每年初冬,总喜欢摆一株盛开的桂花盆景。可后来都说八月桂花香,难道是记错了吗,也许就只是深秋,但在那时还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分明觉得好像已经很冷了。每次从凉飕飕的屋外进来,尽管屋内也还是冰冷,可屋子里淡淡的香味,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不敢太暖的寒。

  后来,读到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更觉得疑惑,春天——桂花?仔细查了才知道,原来是有一种四季桂的,那舅舅家的桂花应该是冬日无疑了。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空灵的诗句里写的就只是桂花,因为细因为微,所以花落更加的悄无声息。我们一想到花总是美好的,花瓣总是轻盈的,花蕊总是惹人怜爱的,花落总是纷纷的,而桂花叶密千层绿,花开只是万点黄。因为太微小,像女人细密的心事,像凡世琐屑的生活,让人有种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的怅茫。

  又说桂树原来是月宫独有的一种树木,广寒宫,听着这样的名字,看着这样的字眼就觉得莫名的凄泠,更有情诗圣手李商隐的那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就更增添了这惆怅,于是李清照又说“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至此,桂花在心底里留下了这清冷,忧伤与凄清,无法自拔。

  就在前几日,还只是看着附近这棵枝繁叶茂的桂树,仿佛树梢洇在淡淡的雾气里,随之像是细细密密的白点散落在这万千枝叶中,昨日踮着脚尖看了,还只是一个个比谷粒还小的紧致的花苞,今日经过,就释然开放了。满园的香气,让多少人驻足观望,多少人寻觅着这香味的来源,在这凄冷的深秋的早上,久久回荡。

  是啊桂花都开了,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她自己的美,每一种花都有属于她自己的独特,每一个花期也终将过去,都会留下短暂而绚丽的美。

  花都能如此,人也应该坚守自我的高尚情操,在污浊的,混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本真。不改变初衷,最终赢得精彩。

  

  也谈“敢于正视”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可谓要言不烦,意旨深远。当今时代,尤其需要鲁迅样猛醒的灵魂,尤其需要敢于“正视”的精神!

  何为“正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语,可与“正视”互解。其一,“正视”即是正面直视,不回避;其二,“正视”蕴含勇猛精进的用世精神,不畏葸卑怯;其三,“正视”体现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不怠惰消沉。在鲁迅的笔下,那些敢于“正视”的人是“真的猛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幸福者”。可见,“正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在鲁迅看来,为打破旧社会的牢笼,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猛士”,以“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决心奋斗和抗争。他们必须敢想,才有机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他们必须敢说,即使会遭围追堵截以至“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必须敢做,即使他们知道未必会有鲜花奉献至他们死后的坟前;他们必须敢当,大丈夫生于天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拒绝“正视”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堕落的时代!

  这个时代,鲁迅似乎被渐渐遗忘了,遗忘了鲁迅的时代似乎真的洒满阳光。然而,我们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光鲜华丽的背后看到了隐忧:人们正肆无忌惮地攫取着有限的资源,更有着对绿色环境巧取豪夺地占有,腐败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高铁上或是什么娱乐场所、休闲广场之中,人们正为新生活、新资源而廉价地售卖着道德……鲁迅是不该被遗忘的!人们应该重拾“正视”,正视传统、正视道德、正视文化、正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的基础教育!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被无视的“问题”可能深埋“地下”,在数年之后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地雷”。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天翻地覆,但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难道仅仅是要关注孩子积极的情绪?近乎完全功利的教育理念正在使教育走向远离生命尊严的“迷途”!著名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所反映的仅仅是伦理与法律的纠缠?人们关注的也许不应仅仅是于欢的改判,而是事件背后可怕的道德与人性!近日发生的“刘国梁被退休”事件难道仅仅是一次教练员与队员的“意气用事”?面对血性的拼搏男儿,制度与权力是否应具有人性的温度……

  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吞吐天地的强大自信来自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与胆魄,而这智慧与胆魄也正是源自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正视”态度。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不躲避,从不妥协,从不胆怯!

  那么,树立大时代自信,请从“正视”开始!

  2017高考全国3卷

  【适用地区】

  云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作文题目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

  

  又到六月考试季。考试又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分数让我们或喜或怒,时哀时乐。可是喜和乐能被多少学生拥有呢?拥有的时间又能有多长呢?即使了,一时快乐,但是也抵不了长时间的担忧。因此我最讨厌分数,畏惧考试。

  每到考试时我就手忙脚乱。考试前一天,心里下着小雨,忧虑像一张网,牢牢地束缚着我;考试时,或风平浪静,或笑逐颜开,或一筹莫展;一旦考砸了,心中宛如暴雨即将来临,阴沉得怕人。考试卷上一个个鲜红的大叉,就像一把把沾着殷红鲜血的小刀,让我痛苦不堪。我不明白:老师曾无数次告诉我们考试只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可是为什么分数却成了我们最大的负担?

  分数到底是什么?在家长的眼里,它代表了荣誉、面子。每次坐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成绩,家长可以骄傲地向周围人炫耀“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我的孩子又考了一百分”。可是你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孩子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家,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看你们买来的课外书、复习资料,每天都苦读到深夜。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戴上了眼镜。即使这样刻苦地学习,分数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心忡忡,生怕考得不好;了,又担心下一次被别人超越;考差了,自己羞愧万分,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

  分数给我的压力也很大。我记得有一次单元测验,我破天荒只拿到了63分。老师同学或严厉,或惊异,或惋惜,或不屑的目光压得我抬不起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了。终于放学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爸爸微笑着问:“纤纤,考了多少分啊?”我低着头,小声地说:“63。”慈爱的父亲不见了。父亲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对我咆哮:“你怎么回事?居然只有63分?退步这么大,你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我吓坏了,不敢回答爸爸的责问,只是躲在一角默默流泪。此时,我是多么痛恨考试,痛恨分数啊!

  考试原本只是为了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自己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可是残酷的分数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让他们成为考试的笼中鸟。分数啊分数,你左右了我的喜怒哀乐,给我带来了沉甸甸的负担,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如果分数不是那么重要该有多好!

  

  高考永不言败 不为艰难

  

  学习就像一个无望无际的海洋,那样宽广,那样伟大,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这迷茫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而上天对它的考验将是无数次可怕的暴风雨,小船只有两种选择一:在困难面前退缩,在浩瀚的大海中挣扎,最后只有沉下海去,永远永远找不到彼岸!二:永不言败,不为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跟小船一样,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结果是如何只有靠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学习中虽然苦,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困难,等待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永不言败,那么成功离我们就不愿了,成功是要付出努力的,付出汗水,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所以我们应该付出不懈努力去学习。

  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

  在学习的路途中还有有远大的理想,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决心,这样较大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在路途中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要有坚强的毅力,不临阵退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肯付出汗水付出努力,那么我们会得到学习中最大的快乐。梁启超曾告诉过我们:”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学习虽苦但能从学习中得来快乐,乐趣。那么我相信世上的快乐莫过这种苦中得来的快乐了!

  想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也不是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能做到有永不言败+勤奋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明确地目标,而我想成功也是应该有这个配方研制而成的吧!

  在我们获得成功之后,还应记得:胜不骄,要继续努力,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这样才不会使自己一步错,步步错,而遗憾终生。

  2017高考北京卷

  大作文题目

  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不少于700字。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

  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你怎么看?

  满分作文

  

  纽带作用,在于运用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重要。国家如此,集体如此,个人也如此。而理智的运用更为重要。

  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首先在于科学确立其目标。

  昔日,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一起被称为“三大法宝”。然而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我们党曾经付出了血的代价。北伐期间,由于我们党过分强调与国民党的联合,而忽视了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取,而导致了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时候,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后来正是毛泽东同志科学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正确确立了统一战线的方向和策略,在以后抗日战争和以后革命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实践证明,有了科学的目标,纽带才能发挥其作用。

  一个集体,能否建立一支能够有凝聚力的团队,在于其目标的确定。如果只讲团结,而忽略其目标,就会导致团队松散,而失去战斗力。反之,如果不顾现实,过高的讲究目标,过分强调其执行力,那么这个团队就会缺乏生机,阳奉阴违,同样也没有战斗力。

  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

  人生在社会上,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彼此双方相互交流和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缺乏交流,可能同床异梦;父子之间,沟通不足,就会代沟。单位里,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彼此交流同样重要。大到国家,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等,如果缺乏沟通,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各自不同的个体,接受教育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乃至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不同等,他们问题的结论既然不一样;即使单个人,也会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因此,要想使整个社会产生合力,必须加强彼此交流。社会组织,其中包括党政部门、社会群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好纽带作用,协调各种关系,这样我们社会就能凝心聚力,无往而不胜。毛泽东主席说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如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而网络现代化,很有可能各种信息,自觉或自觉迅速传播,甚至外国敌对势力的侵袭渗透,都很可能影响我们社会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纽带作用,加强正能量的传播,注重彼此的协调,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意义更大!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微凉晨风吹拂,朦胧睁眼,惊觉身处碧空中。

  是了,昨日许愿随风参观祖国的发展成就,不成想能实现得如此迅速。

  清晨的港口,淡淡自然的气息轻快地流淌。远处的大片云朵尚残留着夜晚的阴霾,几缕曙光已按捺不住,遮遮掩掩缩在薄云后,金黄的光线却愈发嚣张地染亮了暗青色的天空。

  低头看向地面,见得无数集装箱被整齐地码成数堆方块,静静等待即将开始的新一天的忙碌;方块之间是宽阔的道路,仍旧散发着昏黄光线的盏盏路灯述说着夜晚还未远去……我讶异于这港口的规模,我讶异于这货物的数量:发展如此迅速,果然是我们的共和国。

  “咔嚓”,快门按下,我用相机将这经济的巨作定格。

  我落在一个小村庄,眼前是一幢崭新的房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嬉笑着跑出门外,一个母亲模样的人手持毛巾追出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宠溺的笑容,散发着来自心底的幸福。我凉诧不已——这里几年前报导时还只是一座破旧的小土屋,一家子几口人整日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只为勉强维持生计。而现在我所见到的,却是一幢坚实的楼房,以及一个充斥着欢笑声的幸福家庭。

  “咔嚓”,快门按下,我用相机将这民生的巨变停留。

  再转眼,我又在一个格外热闹的大厅落了脚。抬鼹一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行字让我着实愣了一下。环境布置得虽简洁,可在场的人物确确实实体现了这次论坛的分量:这个容纳了数千人的会场里,坐着来自数十个不同国家的友好使者甚至国家领导人。各色头发、备色眼瞳集聚在这里,共同聆听商讨我们的发展蓝图……虽不在与会者列,我的内心仍涌动着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我属于这个伟大的共和国呀!

  “咔嚓”,快门按下,这次我留下的,是国际舞台上闪耀无比的共和国!

  回家半晌,看着此行留下的照片,我难以平复心中的波澜:这是我们的共和国,我们的共和国……

  2049年,当迎来共和国百年华诞的时刻,我们必定是将中国推向更高处的中坚力量。到了那时,我会站存那建设者之列,用更加骄傲的心情赞赏共和国的巨蛮.用更加自豪的心情为共和国拍下照片!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2017高考上海卷

  作文题目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预测,不一定成真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

  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结果将来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之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却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任何的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在于你自己。

  对于预测,应当接受,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接受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保尽力而为;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也不要被预测所束缚,因为它不一定会实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智者的态度直面现实

  

  如今生活变化之快,往往让我们手足无措。是随波逐流,还是固守己见?何去何从,实际上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节奏加快,许多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我们预料。紧跟潮流,追求时尚,这可能迷失自我,因为生活的表象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许多自以为是的判断与分析,会在社会现实中被打得粉碎。反过来,我们一味的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不知变通,怨天尤人,甚至逃避现实,与大众格格不入,那也将被社会所淘汰。对此,科学的判断,理性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正确面对各种“变数”,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态度。

  世界变化并非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去运行。世事的变化,哪怕是失败的结局,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积极采取措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遵义会议之后,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毛泽东,面对土城战役的失败,迅速调整方案,在险象环生中领导红军四渡赤水,写下现代战争史上精彩的篇章。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态度。勇于承认失败,在失败中找到走向成功的途径,才是我们正确的选项。

  社会的发展,也会出现短暂的倒退。对此我们不能动摇对人类对未来的信心,不能动摇自己的信仰和做人的原则;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秦朝张良为了替韩国复仇,曾在博浪沙袭击嬴政,命中副车,不得不亡命于芒砀山。后黄石公为了磨练张良,让其三次为自己穿履,一是考验他态度是否坚贞,一是让他学会心平气和。最后的结果,黄石公满意的传授给张良《素书》。张良成为汉代开国军师。张良经得起考验,成为智者。而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形势,不少中国人对抗战失去了信心。汪精卫等人放弃自己国格,选择投降日本,组成汉奸伪政府,最终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时代的变化,有时候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在众人被现实乱象迷惑的时候,倘若有人能从中找到规律性的结论,清醒的放眼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那将是大智慧!抗战中许多国人为“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点而迷惑的时候,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

  可是智者产生并非一日之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经得起实践的磨练,又要博览群书,深得中华文化之造诣,方可做到。作为平常之人,我们应不断的加强修养,虚心请教,倾听不同的声音,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从容应付,成为胜者。

  世事难料,但只要勇敢的面对,沉着、理智,才是正确的选择。

  2017高考天津卷

  作文题目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作文

  

  父亲,我读你

  

  十月份的最后一周、十一月份的第一、二周,我从电话里读您,读您的声音,读您的语气。

  您的声音,低弱,到后来软而无力,模糊不清。您的语气,伤感,到后来悲而无声,充满凄凉。

  这是以往我不曾感受到的。

  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您自己,很少提到您以往总是先提的母亲。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您很累,便秘胃痛腹胀上吐下泻,吃不下饭。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人老如机器,久了就散架。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您爱看的电视也不想看了。

  可最后一次通话,您竟然清晰完整地告诉我,让我不要回来看望您,您的病弟弟能有把握治好。

  父亲,您一向是坚强的,再大的人生磨难也没能把您击垮;父亲,您护理母亲很长一段时间,总不言累。可到病痛关头,您变得那么脆弱,您禁不住感叹“累”。在我看来,除了护理累,还有身体累,还有心累。

  父亲,您确实太累了。在您最需要我的时候,您依然考虑的是我们远途而来,开车不安全,工作受影响。父亲,您确实太累了。您在照顾母亲饮食起居的同时,还勤俭节约,完成您的人生的最后计划,存钱安排您和母亲的后事,不让子女掏一分钱。父亲,您确实太累了。病痛让您输液,一连就是九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还伴有难喝的中药。可是病情还是不见大的好转。接着还是输液。

  十一月份的第二周星期五11点,我和妻子夜以继日地赶到了古蔺中医院。

  病床前,我含泪读您。读您的面容,读您的话语,读您的脉搏,读您的呼吸。

  两月不见,您竟瘦成了如此模样:双眼落眶,颧骨凸出,两颊无肉。

  您还能说出我与妻子的名字,声音微弱,不甚清晰(没戴假牙,让您说话更显艰难),脸上流露出平静而满足的神情。

  您还能知道让我关门关窗(因为不时有人探望,进进出出)。您还能说出喝水,喝蜂糖水。您还能同最疼爱的孙女龚宇视频通话。

  这与早上无法说话的情况相比,显然是好了许多。或许是我们的到来,让您心里稍感安慰,有了说话的欲望。

  监测仪显示您的脉搏、心率和血压。我握着您的左手,感觉到您的脉动。

  您吸着氧,嘴始终张着。吸氧管插入鼻孔,有些不舒服,您不时要用手挪一挪;您嘴唇清紫,我们只好随时用棉签沾水润润。

  您不时地掀衣掀被盖。不知是热,还是心里烦躁?

  就在输第二组液体时,您突然咬住双唇,三次发出挣扎的声音。随后便没有呼吸。

  弟弟让我叫医生,按胸、启搏……,无用。您最后没有了气息。

  我知道,先没呼吸,再断气,这是最痛苦的。

  父亲啊,您想熬过最后一关,您想等来所有儿孙,或许您还想对我们交待什么,但最终没能挺住。

  父亲啊,您太累了,您的生命已经到了无比衰竭的状态。

  父亲,您没有合上眼,大概还焦虑着右股骨胫碎裂瘫倒在床的母亲。尽管我们向您说明了母亲安稳的情况,可是您还是不放心;尽管我们向您保证要好好服侍母亲,可是您还是不放心。是啊,儿女再好,哪有您随时在母亲身边贴心照料好呢?

  此时,我的心好痛。我和弟弟含泪合上您的眼,在心里默默发誓:父亲,您安心走吧,我们四姊妹一定会照顾好母亲!灵堂前,夜深人静。我默默读您,一遍又一遍。读您的遗像,读遗像中的您。

  遗像是您的身份照,可我读出了多样的您:

  充满苦楚的您——

  小时父母早亡,妹被日本兵挑刺而死。可怜的您,只好随叔婶生活,初中尚未毕业,便当了兵,过起了提心吊胆的日子。

  文革时期,被造反派批斗,下生产队劳改。

  细雨中上山打柴,风雪中上摩尼背猪卖;

  垒土造屋,每月都步行几十里山路下马蹄背米油。

  艰难的岁月,一个人的工资,苦苦撑起了一个多子多女(连同夭折的,我们共六姊妹)的家。

  退休后,又照料孙辈一个又一个

  充满笑意的您

  两个大学生,三姊妹有工作(大姐靠您而代课,后因小孩拖累而放弃),儿孙满堂。

  您曾育三代人,桃李满天下。学生们惦记您,常来拜望您;领导肯定您,家长夸赞您。

  有些生气的您

  病人住进您的家,您气;病人死在您的家,电影蜜蜂您气;母亲因他人考虑不周而跌倒骨折,您更气

  您已经枯瘦无力,可为了拉起母亲,您拼尽全力,耗尽元气……这一切让您气上加气。

  父亲,我梦中读您,瑞气之中,您步入了天堂。我听不到您的言语,但能看懂的表情:您似乎说,可以轻松一下,回故地南昌一趟了。您表示:安葬在白沙好,与学校永存!您用眼光看着人间,我知道其中用意:要我们照顾好母亲!

  

  生动鲜活的名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长辈是民族传统的承上启下者,也可以形象称为“民族传统的名片”——生动鲜活的名片。

  其实,长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他们的长辈。他们是后辈。后辈继承了前辈的基因,包括生理的与文化的,而后世代绵延、衍化、丰富、淬炼,就成为融入民族血液、任何力量也难摧毁的魂。

  我们这个民族是勤劳的。祖父是个纯粹的农民,互到生命走到尽头的头一天,他还在用残存的力量平整院子里的菜畦。他说不出更多的道理,一句祖先留下来的“人勤地不懒”说了多少年。对此二叔曾和祖父有过无数次的争论,他认为,光有勤奋远远不够,尤其是不能只是单纯地强调刻苦用功,最重要的是要把劲儿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要讲究用力的方法。凭着这股精神,他把自己的工作千得有声有色。

  此刻,重新思考爷爷、二叔的话,觉得他们的主张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用力、方法、效率,其实构成了勤奋的三个支点。

  我们这个民族是讲诚信的。“要诚实,不说谎”,妈妈从小就这样教育我; “言必信,行必果”,爸爸多次引用圣人的训话诫我。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曾多少次因为说真话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曾多少次因为不想说违心的话而与同学伙伴关系紧张;我曾多少次为了承诺而付出了卓绝的努力,也曾多少次为了诺言而让自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历练。我骄傲,我无悔,先辈的血液旱已化为我一言一行的坐标,永不易革。

  我们这个民族是讲和谐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说的是家庭内父子兄弟之间相处的和谐,父母、叔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认真地实践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邻里、乡党各成员之间相处的和谐,母亲、姑姑,她们用自己的笑容演绎着。“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则说的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叔叔、阿姨以及更多的长辈在默默地为我们示范着。

  名片上的内容各有不同。长辈们对传统有着各自的理解,传统在他们身上有着不尽相同的呈现。世代相传,传统也在变,变得更加灵动,更有生命力。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长辈,到那时,我们会成为令后辈骄傲自豪的名片吗?

  让我们大声回答:能!

  2017高考浙江卷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作文

  

  读心为魂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僻(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难题。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鉴他人确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常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入独立之灵魂。

  从另一方面来认知,"有字"与"无字"之书都是为了读透"心灵之书"服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标的明证。他们是两条殊途同归的方式,"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里。

  阅读向着领悟"心灵之书"出发!为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铭记以读心为魂。

  

  人生三读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有言: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这与一位作家的“人生三书”论不谋而合。读“有字之书”,即见天地万物的运行之理,读“无字之书”,即见芸芸苍生的社会迹象,读“心灵之书”,即见自己内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将三者有机的结合,使自己既不读死书,又不汲汲于世,也不闭锁内心呢?想必,以知识和社会经验来丰富内心,剔除纷扰,才是“读书”之途。

  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书”谙熟于每个人的心中,而网络的大潮则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带到人们面前。可以说,“有字之书”中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从世界各地喷薄而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一体化和泛娱乐化的兴起,各种从所未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被写在了如今的“无字之书”上。然而,一位哲人曾说“不知情权比知情权更加重要”,它可以让高尚的心灵不被无用的言论所累。面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便格外重要。只有在“心灵之书”中读得坚定,读出信念,读出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读出道德律令和精神准则,才能拒绝动摇,读到真实的自我与内心。否则,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终将毁于自己所爱的东西。”而知识和社会阅历同样可以成为人的武装,从书本和社会中剔除糟粕与流俗,才能达到心灵的上升。

  同样,伟大的心灵亦有益于个人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理解。抗战时曾有文人说自己当年读宋人著作不知国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战时国家陷于危难,方得与宋人同情。赫尔曼·黑塞在谈及读书时,也说自己阅读歌德的《亲和力》时,由于误读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书。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心灵会以知识和阅历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读书”更加聪慧的耳目。

  诚然,无论哪一本书,多读未必有益,精读却又怕陷入“牛角尖”的困局,然而这三“读”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识和社会阅历丰富内心,升华的内心又从社会和书本中去除杂质,淘得真金,在不断循环中臻于完美。从“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所得,重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结晶。

  如此一来,人生三读,岂不快哉?

  2017高考江苏卷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满分作文

  

  与车共舞

  

  20世纪初,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由三轮到四轮,从无盖到封闭再到敞篷,汽车的功率不断提高,人们“假车马”而“致千里”,世界在人们的脚下变小。人们纷纷赞叹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21世纪,汽车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却不再受到那样的赞誉。噪音、尾气污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开车出行,转而回归原始,投奔自行车或是双脚。不仅如此,汽车在有些人的眼中更成为了快节奏,城市化生活的祸首,被指责。

  不可否认,汽车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了快节奏的生活。人们耳边回响着“向前向前”“加速加速”之类的话语,期望一脚油门,一声呼啸就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人们不再耐烦于等待,甚至将孩子们与昆虫最自然的交流看成是浪费时光和虚度年华。

  “草在结它的种子,树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就站着,不说话”,这是诗人顾城的慢节奏生活,而今这样的生活却只存在诗人的精神花园或是上一辈的记忆中。在田野中漫步或者骑行,随时停下采撷脚边的野花,无车的时代人们曾有过这样的惬意生活,而今人们驾着车飞速掠过一片片田野,只见得金黄一片,心中贫瘠而躁动。

  那么,我们真的不能与车和谐相处了吗?

  也不尽然。一位诗人在千年之前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周身一片喧嚣,川流不息,只要拥有内心的独立,就能拥有如同顾城或是陶渊明一样的澄澈内心。

  当我们身陷阻塞的车流中时,不必再暗自愤恨地咒骂,打开窗,可以看见同样归家的飞鸟写给天空的散文诗,可以看见树叶与晚风最后一次尽情的舞蹈,可以瞥见另一扇车窗后焦急归家的同路人。一切并没有那么着急。不仅如此,车辆并不仅仅将我们载往压抑逼仄的办公室,路途的另一端拥有更多的可能与期待,是郊区枫林的漫山红遍,是异国风情的乐曲舞蹈,是远方姑娘的纯净的笑容……

  木心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车马都快了起来,风驰电掣,而日色依旧缓慢,一生依然可以只爱一个人。

  与车共舞,一样有璀璨人生。

  

  车里车外

  

  淅沥沥的雨肆意地下着,我在车里,雨在车外。

  人人都爱车,远行、踏青离不开车。外出,有车就有安全感,天亮天黑,都会被车挡在外面,为我们创造的是暖暖灯光和适宜的温度。晚间,将要回家的时候,按下手里的钥匙,车灯便开始远迎,像侍卫,将要带我安全离开,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车都会帮助我们应对。有言云之:有灯就有人,我说:有车就有人。

  车里,是奋进的人生。

  当方向盘确定了角度,目的地也就近在咫尺,车里的种种操作按钮就是我们的种种动力,每一件都至关重要,速度控制着时间,引擎牵引着整个车身,坐在车里的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开往未来,开往理想,不由得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状态,油加满,调整好状态便可以开启一天的生活。开车意味着前进,开车的状态就是生活的状态。

  有时我们要慢慢地开,因为路况、因为人群,放慢速度是一种智慧,根据情况调整速度和方向帮助我们安全通过艰难路段,很多人喜欢快速地前行,而我总喜欢按部就班慢慢地开,车速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志调控才有安全感,有人说:车品即人品,性格决定了这个人开车的习惯,这也有几分道理,一个保守的人开车一定也很保守,有些外向性格的人总是喜欢超车和变道。

  有时开快车也可见水准,当我们成群结队出去旅行,想不因技术原因掉队,也必须开快车。或许总有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时候,生活不会千篇一律,应变十分重要,到了加速的时候也必须超越自己。

  车外,是风景,是人群。

  车外的环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内,车里的我们要根据车外来决定车里。车外有风雨,车外有阻碍,如果一段路正在检修,我们就必须绕行,就像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绕行,没有一条直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必须转弯,一个又一个弯组成了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路,“绕行”规避了风险,找到了捷径。

  车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来我往,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缘。而作为行者,我们不可以停下,总要牢牢抓好我们的方向盘,注视前方,去追寻一种远方。

  车里的自己,车外的他人。

  车里的奋进,车外的人群。

  车里的自律,车外的自由。

  每一步都认真走过。

  2017高考山东卷

  注意:2018高考山东全部科目使用全国1卷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满分作文

  

  灯火的温情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夜幕降临,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快到楼下时习惯性地望向熟悉的窗口,如果窗子透出泛黄的灯光,便顿觉一股暖流用上心田。

  夜深人静的城市,一间24小时营业的书店,书店的灯火带给市民家一般的温暖。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店是汇聚知识的地方,充满着书香气息和人文气息。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

  喜欢夜读的市民来书店,抛却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静享阅读之乐。深夜来此自习的大学生,体现出勤奋进取、渴求知识的可贵品质。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读书提升自我,为改变命运而努力。流浪汉、拾荒者来书店,可能是因为没有可以歇宿的地方,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

  24小时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让渴望学习的人有了一片寻得知识乐园。书店经营者并不考虑盈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人传递一份爱与温暖。尤其是对那些特殊群体、对底层弱势群体有关爱之心、仁爱之德,这份情怀令人敬佩。

  店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善其身,济天下”,店员做好自己的同时,向别人传达善意。光看书不买书,没有消费行为,但店员认为这样的人也是书店的读者,店员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工作人员对进入书店的人平等看待,温和待之,这份温情源自对人的尊重。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阅读是平等的。24小时书店给予市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与平等。

  犹记得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奋臂高呼“我有一个梦想”,呼唤民主平等自由。更难忘杭州图书馆的大门一直在向乞丐敞开,被网友评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我们要为这家24小时书店的人文关怀点赞,他们不愧为“暖心书店”。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呼唤人文关怀,人们共享创造和谐。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24小时经营模式,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深夜的灯火来温暖每个人的成长岁月。

  本文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具体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公众号广告合作:gaokaodaojishi@qq.com

  欢迎“教育类”服务提供商,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