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直播重重“考验”
原标题:截至4月初,全国已有1454所普通高校在线开学,在线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如此大规模的网课直播,是学校面对疫情开展教学的急救手段,会催生怎样的变化——
网课直播重重“考验”
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自4月份起陆续开学。然而近日,北京“新发地”疫情突发。安全起见,从6月17日起,北京中小学各年级一律停止到校上课。北京市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要做好线上教学的无缝衔接,确保学生平稳进入居家学习。北京的小“神兽”们又不得不再次回到上网课的日子。
大规模开展网课对于教育教学领域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虽然在线教育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老师、学生和家长面对网课仍然需要适应。疫情防控期间,与网课有关的话题一直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尤其是网课直播,因其实时互动的特点备受期待,但也成为大众调侃、戏谑和讨论的焦点。
问20次“能听到我的声音吗”
2020年上半年的开学季受到疫情影响,打开方式与以往的每一次都不一样。开学延期,孩子们只能待在家里学习。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很宝贵,尤其是对于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初三、高三学生来说,更是耽误不得。今年年初开学季受到疫情影响,教育部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学习活动拉开序幕,包括学生和教职工在内近3亿人参与其中。
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学习活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虽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和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并取得巨大进展,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网课资源,但最接近现实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网课直播。
艾媒未来教育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春季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研报告》显示,64.3%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直播”是进行线上教育较好的途径。
老师们纷纷化身“主播”,开启网课直播。但是刚开始,直播平台的稳定性、教师驾驭直播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自觉自律性电影盒子和家长的耐心都受到了考验,网课直播成了大家“吐槽”的“重灾区”。
老师一节课问了不下20次“能听到我的声音吗”,甚至被卡出直播间;以为对面是认真听课的学生,其实镜头前只是一张照片;家长协助打卡、化身“助教”,苦不堪言;被广泛使用的网课直播平台钉钉App,仅五天的时间,评分就从4.9分降到了1.3分。老师、学生、家长、网课直播平台都经历了艰难的摸索与调整。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仅高等教育领域,截至4月初,全国就有1454所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95万余名教师开发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在线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
为了保证几亿人同时上网课顺利进行,国家加大了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出台了保障网络运行平稳通畅的相关规定。各大运营商增加网络带宽,缓解高峰期用网压力,加强电信基站的维护,为空中课堂保驾护航。在线教育平台也都在最短时间内更新软件版本,增加互动功能,降低网络延迟,优化服务体验,尽可能帮助师生实现良好的网络上课效果。
教师在这场网课直播实践中被充分赋能,与此同时,教学的难度大大提升。老师们努力试图打破传统教学思维,运用社交直播媒体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备课时间超出了平时的三至四倍。但是由于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网课技能培训,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不少老师的直播课堂陷入被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打了折扣。
北京疫情出现反复,学生们只得回家继续上网课。有家长坦言:“刚回家上网课三天,已经明显感觉出儿子状态还不如开学前。老师讲课,他手却时不时敲键盘,原来在和同学聊天。他还在计算机上安装了游戏,完全不在老师管控范围。”
网络直播的最大优势在于实时的互动性。在技术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当上课这件事与直播结合在一起,本被期待着能够擦出耀眼的火花,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该被无限放大的互动功能,却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困难和问题。
“互动”是网课的“灵魂”
疫情之下的网课直播,是一对多的人际传播模式。教师在镜头前或话筒前进行讲述,但是无法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看不到学生的眼神,看不见他们的反应,是网课直播与真实课堂教学相比最难的地方。”这是老师们开始面对网课直播时的第一感受。
当感受不到对方的反馈,接下来的传播很难把握重点和节奏,双方的互动关系很难维系。这跟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过程是一样的。“试探——反馈——深入——互动”,总是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建立一段融洽的关系。
教师在面对面进行讲课时,凭着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快速识别出学生们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共同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被教师牵引,学生之间也会互相感染,有利于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氛围。而网课直播使这最简单的过程复杂化了,需要想更多的办法才能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与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互动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发现:互动形式越丰富,老师的评价效果越好。笔者随机采访30位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近七成同学表示互动会影响自己上网课的体验感受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对于网课直播来说,“互动”是影响上课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
“互动”是指共同参与,互相推动,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解释系统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手段和交往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可以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帮助提升学习效果。如何加强互动是近年来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网课直播中的“互动”除了延续线下互动教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眼前的这块屏幕究竟能为“互动”带来什么样的创新方式,对教师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课直播中教师角色从单一走向复合,更强调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教师的素质。当教师的一言一行仅呈现在一块屏幕上,许多细节都会被放大。教师要更加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表情管理,甚至还要具备像主持人一样的镜头感。
为了准备一堂网课,技术上和教学设计上的准备是必要的。根据前文提到的随机采访30位同学的回答,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多少都加入了打卡点名、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的方式,但是因为网络延迟原因,互动的效率较低,浪费了课堂上不少时间。
传统的互动教学在网课中实施难度大,那么把“互动”理解得再宽泛些或许能给直播教学带来启发。互动不只是人与人的互动,还是人与不同场景、人与生活、人与社会的互动。疫情期间网课直播中,并不能让一块屏幕成为阻碍,而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块屏幕。为了讲好写景抒情的课文,老师把直播课堂搬到户外,让大自然的美景作直播背景;学生在家里学习不局限在书桌前,可以通过家庭劳动增加对生活的体验;对疫情期间学生们关于社会的疑问与思考,作为教育者也有责任去回应。当这些内容充实到网课直播中,互动教学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网课直播序章初开启
网课直播并不是新鲜事物。电大、夜大、函授大学等继续教育单位就较早地尝试过规模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集中教学。媒介融合不断深入和在线教育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在线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网课直播逐渐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教育事业带来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4月初,此次疫情导致全球15亿儿童和青少年停课。中国走在了“停课不停学”第一线,最先开始了这场大规模的线上学习活动。
疫情期间的网课直播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应用到公立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教育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教育,学校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亲密。网课直播深入到学校教育中可以拓展在线教育的发展空间,富有创新意义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对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也会提供有力补充。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八大理念的实现需要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网课直播尽管存在着不少问题,所有课程是否都适用值得深思和探讨,教育公平和数据管理仍然要想办法解决,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网课直播是一种有益尝试。直播教学几乎覆盖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所有教师群体,每一位在职教师都经受了一次互联网的冲击。网课直播,绝不是课堂与网络的简单黏合,而是一种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创新。几个月以来的网课直播实践,尤其是互动模式的探索,也应让老师们对回归到课堂的线下教育进行新的思考。
网课直播屏幕中连起的两端,充满着无限可能。当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能够看到正在绽放的高原格桑花,那种灵动和真实才是世界原有的样子;当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聆听大洋彼岸音乐大师的教导,与大师进行实时交流,一颗音乐梦想的种子也许从此开始生根发芽。
教育就是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网课直播的实时互动与连接应成为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优势,能够帮助孩子们享受到参与的快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思维的激荡,加强对世界的认知与联系。无论教育技术怎么发展,教育的本心不能忘却。
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神兽”们虽然已经回到了校园,但是网课直播还是这个阶段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备选方式。“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或许,以此为契机,全新的媒介生态将为教育事业打开新的篇章。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