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筹备近3年,出版一部26万字书籍; 10多年来给4个儿女写的信集结成册,承

  这几天,家住船营区北极街道光明社区的戴永贵和陈更泽老两口又忙活了起来,家住北京的大儿子戴波想再要几本老爷子写的书,因为他的一些朋友听说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都想珍藏一本。您想知道戴永贵老两口忙活什么吗?告诉您,他们正在享受一把“大明星”的待遇——认真地给他们出版的每本书扉页上签名。

  

  慈父心声

  八旬老翁给儿女的信有年头儿

  连外地朋友都争相阅读的这本书名叫《慈父心声》,著有26万字,前后打磨了近3年。这本书的作者戴永贵今年83岁,退休前任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

  前几年,老伴陈更泽在整理家里物品时,发现了几撂厚厚的书信、文章、诗词。原来,这些是戴老10多年来写给子女的。戴老共有4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从孩子们上学离开家开始,戴老便经常给子女们写信。

  老人有个习惯,凡是给子女寄出的信,他都要再手抄一份自己保存起来。有的信不是写给特定一个孩子的,内容只是对离家子女的一份牵挂,因此老人便手抄4份,分别给孩子们寄去。最长的一封信有39页,是老人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写成的。

  从孩子们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成家,甚至出国求学,老人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叮嘱。后来就连儿媳妇过生日,戴老也不忘捎去作为“老爸”的祝福:“今天是你的生日,晴空万里,美好的一天属于你。你自打进了这个家门,与涛儿知疼知热,恩恩爱爱,共同打造自己温馨的小家……老爸为有你这样懂事的好儿媳高兴啊!”

  筹备出书

  起早贪黑整理书信废寝忘食

  戴永贵和老伴陈更泽在家翻看这些信件时,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些书信不仅道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犊子之情,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何不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整理出书,留与后人作为纪念和传承。两人先是被这一想法吓了一跳,然后就是兴奋。

  10多年,100多封信,1000多天,26万字,300多张图片,两人修改、整理、打字、设计、校稿,全都自己动手。有了出书的想法,开始着手准备了,老两口就没有了时间概念。陈更泽跟老伴说:“到了吃饭点儿你就提醒我,要不然就会忘了吃饭。”有时候,他们晚上8点多才想起来做晚饭。

  要想出一本书,其中的繁琐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出来。戴永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文字功底毋庸置疑,最难得的是他的老伴陈更泽,她是省作协会员,还是雪柳诗社和雅风诗社的会员。两人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经历了那起早贪黑的1000多天。

  寿诞贺礼

  寄望这本书成为家族精神遗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戴永贵在子女们为他举办的八十大寿寿宴上,向子女、亲朋好友们赠送了他和老伴花费近3年时间整理、编辑而成的26万余字的书籍《慈父心声》。锦上添花的是,重孙子与《慈父心声》同年诞生,戴老一大家子四世同堂,可谓是双喜临门。

  这本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印刷的书,印制精美、厚重大气,《慈父心声》落地有声。这本书倾注了老人数十年来对子女和亲人的关怀和爱,老人希望这笔精神财富能够常伴后人。这本书不仅有老人写给儿女的家书,还有简要家史;有对儿女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嘱托,有对子孙后代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期待,更有老人对人生“黄昏”阶段的感悟和探讨。

  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亲属赠言”和“儿孙感言”这两个篇章,更是道出了家人对戴老的尊敬和爱戴。可以说这本书是戴氏家族的精神遗产,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酝酿新作

  第二本书想写昨天、今天和明天

  有了第一本书的出书经验,戴永贵老两口信心倍增,他们现在正在筹划出第二本书,书名暂定《足迹·心声》,预计有20多万字。

  据了解,新书将围绕着戴老的人生轨迹,分童年篇、事业篇、爱情篇、亲情篇、挚友篇、生活篇和风光篇。老两口平时不喜牌局,不恋酒局,唯一的爱好是出去旅游,大部分闲暇时间都用来搞创作,这也是他们安度晚年的一种方式。回忆过去,亲情友情让人温暖,记录生活的点滴,晒晒出游时的风景,更是人生难得的乐趣。

  不仅儿女们期待着老两口的新书尽快问世,就连知道信儿的亲朋好友、好友的同事、同学等等也都热切期待,他们现在可都是戴永贵和陈更泽的“粉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