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介明:科技变革到底在推动教育,还是拉教育后腿?

精彩导读

当科技进入教育,科技主导,还是教育主导,这是一个大问题。

程介明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香港大学荣休教授

在本届年会上,程介明先生发表《教育和科技:一个框架》的主题演讲,他提出了目前教育和科技融合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科技应用有没有考虑到学习规律?教育工作者对科技有什么要求呢?在教育领域,科技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对科技有什么要求呢?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教育和科技:一个框架

在编辑的《科技教育喜与忧》一书中,我讲了四个问题。社会上正在发生什么,教育领域在发生什么,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有什么需要关注、探讨和分析。关注的领域分两方面,一个是宏观的方面,工作与生活的形态产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对知识与技能有什么要求。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丛书《教育与科技:喜与优》

山西教育出版社

1

工作与生活领域

不少行业职位面临跳台。各类中心正在消亡,大数据、人工智能使得我们正在走向共享社会、共享经济,导致商店、律师行、会计师行、医院等中心逐渐消亡,但学校这个中心没有。

科技创业非常蓬勃,但整个社会呈现碎片化,个体越来越孤单。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我们更解放、更自由了,但同时也更孤单了。

教育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拓宽学生学习经历。除了正规课程,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本领,这在中国也是一种慢慢的趋势。

2

工作新要求

学生要不断学习、学会学习。不仅学习概念,更需要学会待人、接物、处事,这不是知识技能本身能够表达的。此外,好需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态度,使得学生到的态度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比态度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在家庭的熏陶、学校文化、老师楷模示范的环境中形成的。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意到社会情绪学习。

3

科技领域

现在是科技的时代,是AI或者大数据的时代,应该重视有关科技的学习。具体到教育领域,STEM是未来吗?AI技术是核心吗?与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呢?

人们生活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区块链当中,虚拟世界成为了社交现实,虚拟和现实实现了一体化。

在这种背景下,人机关系是怎样的?人如果都讲礼貌,就不会产生实质讨论。当一个群组发生不同意见时,慢慢会形成主流意见和少数派意见。少数派的意见就会逐渐不再受重视。结果,群组里最后只剩下一种意见,认为全世界都这样想问题。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里的小圈子的共识。教育怎么应对呢?将会发生什么?这是教育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这些问题好像都没有得到回答。

4

学习新形态

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开始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虚拟教学、虚拟辅导已经显现。这是目前最火的,因为容易市场化。中国流行的AI就是商业化的课题。

AI时代,教育正在发生的是什么呢?是群体学习。新加坡、芬兰已经有大的银幕,几个学生坐在银幕前学习。集体学习跟个性化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目前的智能教室则是另一种情况。很多学校用AI,一方面是管理,一方面也是获取学生数据。深圳一所学校,学生上课刷脸才能进教室。每个班级有各个学生的指标。据了解,指标由老师制定。我不好评价这个问题的对错,老师觉得掌握了所有学生的情况很自豪。

科技应用有没有考虑到学习?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呢?科技和教学之间,科技比较主动。科技会认为教育应该做什么,培育应该做什么。这些都由科技提出,而不是教育提出的。这是不是跟教育改革同步呢?

科技变革到底在推动教育,还是拉教育后腿?学校让教育科技化,学生就变成了一堆数据。在芬兰,AI变成了教育主题。运用科技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运用大数据管理学生学习比较普遍。有些学校开始教AI这门课程,有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把AI的原理融化在原来科目里面。学校的工作会进一步数码化,学生学习进一步个别化,这是难免的,也是在冲击整个教育体系、整个工业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学习和集体化制度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呢?混龄是一种解决方式,对于教育体系是一种挑战。技术科学与学习科学的矛盾、精准化与人性化的矛盾,这都是教育面临的挑战。

每个社会对教师和学校有不同的展望和猜想。

在教育领域,科技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一方面是科技进入新社会,另一方面是深入教学领域。科技是为了替代人吗?这是一个大的哲学问题。人制造武器来杀人,发展科学来代替自己,这是谁的主意呢?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是科技吗?1997年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发现互联网把整个新加坡连接起来了。教育部的负责人告诉我,科技最发达的时候,是大家都不在意的。AI是否完全不同呢?

教育工作者对科技有什么要求呢?科技进入教育,教育是持接受欢迎甚至拥抱的态度。但是教育要求科技帮忙了吗?科技主导,还是教育主导,这是一个大问题。

科技如何与教育对话?这个对话是很少的。让科技专家多懂一些教育的真谛,让教育工作者多懂一些科技,但问题是,谁来当红娘?目前还没有。这也许是下一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