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新方案参考

  今年开学后,新初一学生将迎来体育升学考试的新变化。根据新的中考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体育健康测试成绩作为新内容被纳入过程性考试之中,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在过程性考试成绩中比重增大……这些变化对学生初中体育升学考试成绩有哪些影响?面对“改革”要做何应对?

  考核内容

  新增“体质健康”测试 “好失分也好拿分”

  “连身高、体重也被纳入到中考体育考核了?”从网络上浏览新闻,得知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改革的消息,家住朝阳区的杨女士为刚升入初一的儿子捏了一把汗。她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孩子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孩子超重,单是身高体重这一指标,很可能被认定为不合格,从而影响体育考试分数。

  杨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今年5月,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以下简称:考核方案),学生的升学体育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中,将新增体质健康测试,主要包含体重指数(BMI)、肺活量、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内容,其中体重指数的权重占15%。

  记者了解到,以上项目测试成绩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评定,总分评定等级为及格及以上者,即可获得1分(满分),不及格者得0分,初中三年共评定两次,共计2分。而升学体育过程性考核的成绩(总分10分)加上初中毕业升学体育现场考试(总分30分),构成学生中考的最终体育成绩。据悉,这一方案在今年新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始实施。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初中体育教研员李忠诚是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参与者之一。在他看来:“要么得分,要么0分,体质健康的分数好拿也好丢。”北京九中初中部副校长王楠表示,“以前,体质健康测试每学年做一次,不直接影响中考体育成绩。而现在,体质健康情况被纳入到中考体育的考核指标,直接与中考成绩挂钩,这是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地方。”

  评价方式

  学业水平成绩占分比最高 评价更多元

  根据考核方案,除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外,过程性考核还包含学习态度考核成绩(体育课出勤情况)和日常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在赋分方式上较原方案有所调整。

  旧方案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成绩和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各占50%。而今,学习态度的分值比例下降至20%;学业水平的分值比例增至60%,占分比最高。

  作为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参与者之一,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初中体育教研主任马凌曾在针对新方案的解读文章中指出,分值比例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考核结果的公平性,突出对运动技能学习结果的重视。

  此外,每学期考核内容的底线由4项减至2项,学校自行设定。考核方案规定,“考核内容每学期不得少于2项,每学年不得少于4项。4项内容必须分别属于不同的运动类别(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和球类)。”

  对此,学校实际教学安排也有所调整。据京源学校体育教研组老师曲牧介绍,在保证日常教学的情况下,目前,学校计划每学期主要安排两项项目,以七年级第一学期为例,体育课安排了体操(技巧)和武术,分别占约12课时、8课时,而此前每学期安排4项项目时,每项目学习时长仅约4-6课时。曲牧认为,这种变化是利好的,学生学习时间更加充分,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场地等作出合理规划。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初中体育教研员李忠诚认为,考核内容的种类减了下来,学生学习的深度提了上去,参与度和体验感会更好。

  虽然在数量上,考试的项目有所减少,但单个项目的考试内容则更丰富,且不同年级的技术要求不同,评价标准也呈现难度增加的趋势。李忠诚举例,如足球的考核,新增射门及运球接射门,且对不同年级的足球考核内容逐渐加深,能更科学、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整体学习情况。

  在北京九中初中部副校长王楠看来,这种调整更强调培养球类运动的实用技能和趣味性。他举例,此前排球的考核主要是正面双手垫球,相对单一、枯燥,现在新增发球、两人对垫等内容,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过网、进行传球发球衔接,更具挑战性。“考核标准的改变,让日常教学也有了参照。”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