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央,爱无疆” ——回望厦大百年历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者按:1921年,陈嘉庚先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信念,创办中国第一所华侨独资大学——厦门大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一面教育兴国之旗。

  4月6日,厦门大学将迎来100周年华诞。厦大百年校庆,幸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赓两个世纪跨越,逐两个百年梦想,高等教育周刊特邀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撰写本文,阐述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的厦大人,如何弘扬嘉庚精神,与祖国、人民共命运,同伟大时代相偕行。

  百年逐梦,十秩辉煌。1921年,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崇高理想创立了厦门大学。“学海何洋洋,致吾知于无央”“人生何茫茫,充吾爱于无疆”,开校当天公布的厦大校歌传唱至今,生动诠释了百年学府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百年来,厦门大学始终坚守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弘扬“知无央”的科学精神,厚植“爱无疆”的人文情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的一流大学,孜孜以求,砥砺前行。

  熏染育人文化,涵养人本底色

  大学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和凝练而形成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体现为大学的办学理念、治校传统和特有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最能长久彰显一所学校的独特魅力。大学文化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涵育宏大气度,熔铸崇高人格,启悟深邃思想,养成求真作风。

  大学文化的形成受关键历史事件和标志性人物影响。回溯厦门大学百年历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在百年历史图卷上镌刻着陈嘉庚先生志怀祖国、希图报效的家国情怀,罗扬才烈士忠于信仰、坚贞不屈的献身壮举,萨本栋校长艰苦办学、励精图治的光辉业绩,以王亚南、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一代代厦大人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动人故事。这些标志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已经化作厦门大学的人格化特征,深深烙印在每位厦大人心中。

  优良文化滋养美好心灵。厦门大学背山临海,底蕴深厚。陈嘉庚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所花团锦簇、诗意栖居的美丽大学,更是一座崇德向善、问学求真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嘉庚精神”与“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根植人心,“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精神代代传承,“感恩、开放、创新、和谐”的品格熠熠生辉。

  育人重在育心,育心首在育爱。厦门大学始终以培养立大德、有大爱,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为使命。

  坚持高质量育人。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内迁长汀办学时期,厦门大学坚持“宁可放弃量的发展,以谋求质的改进”教育理念,连续两次夺得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第一名。2014年,厦门大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项目”(IQA),向世界推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厦大模式。

  坚持“三全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问题。厦门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打造“宽口径、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重实践、求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育人格局,实现人人、时时、处处育人。

  坚持个性化育人。推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统一模式培养”向“个性需求培养”转变,注重培养具有引领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大力实施卓越教育战略,推动全面放开转专业、全面放开选课程、全面放开选教师,推进本研课程互开互选,优化学生评价机制,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优质资源和制度保障。

  引领时代前沿,彰显创新本色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作为创新源泉,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不断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学也要着力改善自身创新生态,推进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制约发展的桎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一百年来,厦门大学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首设海洋科学、高等教育学等学科,先后培养了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审计学、财政学、海洋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博士;提出“国家分配论”的财政本质观、“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运动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产生重大影响并长期指导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类学、专门史、国际经济法等领域留下了“厦大学派”的巍巍丰碑。无论是建校仅两年就通过对厦门文昌鱼的研究揭示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转化的奥秘,还是近年来在海洋科学、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比如“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大肠杆菌类病毒颗粒表达技术……厦门大学不断增强勇攀科学高峰、问鼎学术殿堂的信心和勇气,力争成为中国高校走向世界知识体系中心和创新前沿的先锋。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厦大矢志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直面“卡脖子”难题,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全球创新网络。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驱动模式由兴趣型向指向型发展、组织模式由自发型向团队型发展、管理模式由项目跟进型向前置服务型发展。集聚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建设一批交叉集成的大平台、大基地、大装置,打造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服务国家需求,凝练办学特色

  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社会责任。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供优质知识资源、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百年厦大按照陈嘉庚先生“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的教导,“勠力研究高深学术,理论与实用相系并重”,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长汀艰苦办学,撑起祖国东南半壁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厦大作为“人民的大学”把国家发展与大学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厦大紧抓时代机遇,持续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进入新时代,厦门大学立足厦门,植根福建,面向全国,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形成了与地方政府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机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海洋与生态环境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高显示度成果,有力支撑国家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宏观经济、公共治理、能源政策、营商环境、政府会计、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言献策,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深度融入闽宁协作大局,对口帮扶宁夏隆德县、福建诏安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厦大研究生支教团扎根宁夏支教22年,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分子,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面向未来,厦门大学将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服务布局,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拓展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战略合作,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服务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积极在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中展现作为。服务厦门“两高两化”建设,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融入世界舞台,强化开放基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大学作为文明的灯塔,是传承、传播与创新人类文明的践行者,也是实现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解决全球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难题。

  厦门大学由“久客南洋”的陈嘉庚先生创办,从建校伊始就带有开放的基因,流淌着“博集东西”“兼容并包”的血液。早在创校之初,陈嘉庚先生就提出把厦门大学办成一所“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一流大学,把校址选在厦门海边的演武场上,希望往来的外国轮船都能看到一所优秀的中国大学,同时也希望厦大能够利用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与世界各大学交流互动。

  近年来,厦门大学与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伙伴关系,发起成立“全球八校联盟”,牵头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拥有外籍教师300多位,外籍学历生近2000名,校园充满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温暖。世界著名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鲁斯·博伊特勒教授在厦大倡导设立并亲自执教博伊特勒书院,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问候的“不见外”的管理学院潘维廉教授扎根厦大30多年,被评为201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201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马来西亚分校。分校是我们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举措,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典范。

  “十四五”期间,厦门大学将全面实施全球开放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和台港澳地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汇聚全球优质教育和创新资源,构建强强合作、同台竞技的对外交流新格局。打造一批精品留学项目,吸引国际优质生源,建设成为优质留学目的地。全面提升马来西亚分校办学水平,并依托马来西亚分校,办好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建设“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学院,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我们坚信,开放办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厦大贡献。

  秉持知无央以求至真、爱无疆以求至善的信念,厦门大学走过了光辉的百年历程。立足新时代,面向新百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党建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根中国大地,胸怀“两个大局”,锻造厦大风格,锚定世界一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张荣?系厦门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