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精选四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2。朗读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文学常识
对称句: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汪国真歌颂母亲的诗句: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分歧()信服()拆散()一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熬()过讷讷()
2.折字释义,将字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合并讲讲意思(展示题)
孝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主题:
3、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理由
三、精读课文,领会主旨
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展示题)
5、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展示题)
四、品读课文,欣赏语言
1、摘抄文中对称句,简要说说美在何处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划出来,说说其妙处(展示题)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你的万千感慨!一定要注意,语言要能打动读者)(展示题)
【课堂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课堂检测】
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请在空处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的妻子,的奶奶,的儿子
3、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句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 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 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 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 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 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 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 , 。
亲情是 , 。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理解标志的含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课件、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
师:绿绿的草地上有一间小屋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呢?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1.师: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
师:兔子先生从家里出来,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是什么标志呀?前面又有一个标志。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愿意来告诉他的?
师: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会这样呢?明明这里是有一个标志的。不知道兔子先生是太粗心没看到,还是不认识呢?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表示什么意思?
师:吸取教训的兔子先生继续朝前走,这次他细心了,发现了路边的标志。可是这个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他怎么也看不懂!你们有谁知道的?
师: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又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现在你们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了吧。
师:小朋友当你们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三、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标志,你们看到过吗?
2.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标志,但是要你们拼一拼,然后再看看到底是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3.师:谁来说说你拼到的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1、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感受亲情。
2、训练学生用普遍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养成辨清字音、字形,解释词义的习惯。
4、学习辨别关键语句的能力
5、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
6、学习根据表达的思想内容来遣词造句
教学重点:
目标2、5
单元教学设想
1、用半个课时引导学生注意初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法,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A、多读、多看(课内外)
B、课前预习
C、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D、认真写字,开始有.计划的练字E、养成练笔习惯,一周两篇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材处理上,尽量减小难度,增加趣味性,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争取获得学生的认可。
3、初步摸清学生的语文的基础,确立各个层次的同学,酝酿语文尖子与后进生的个别指导.计划。
4、尽量求实,务必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到有所得。
一短文两篇
金黄的大斗笠
高风
教学目的:通过朗读体会姐弟情,纯真童心。教学要点:朗读,体会散文诗的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二单元提示
三纠正字音
啃翘揽斗笠分歧粼粼
四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技巧,齐读课文
1语调
(1)掌握停顿节奏:看标点符号,看词的组合
(2)掌握腔调:掌握高低轻重和语气
2重音重要词义的重读
五指导分析
1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风雨中姐姐给弟弟送斗笠
2学生朗读并划出风雨变化过程,分析三幅风雨图的起迄和特点,.写作特点
-------风小雨稀.,风疾雨急,风雨交加。描写有层次变化,有侧面描写,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拟声词,有声有色。
3分析姐弟形象
------弟弟看羊,天真,活泼,可爱。姐姐送伞,细心,聪明,爱弟。姐弟紧靠,姐弟情深。
4学生想象绘画,
5作业:抄词;摘抄佳句;续写“雨后```````”,要求符合姐弟性格特点,原文风格
板书
金黄的大豆笠
风小雨稀
弟弟看羊姐姐送伞
天真,活泼,可爱风疾雨急细心,聪明,爱弟
风雨交加
姐弟情深
(并排,笑声)
散步
教学目的:
领会文章意味,学会肩负的使命感
教学要点:
朗读领会含意深刻、优美精彩的词句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二学生分组朗读
三指导学生分析
1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写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
2分析散步的缘故(注意用陈述,舒缓的语气朗读)
――我出于孝顺,为了母亲的身体着想;母亲从“本不愿”到“后来又答应”,则是出于对我的信服,不想逆了儿子的一片心意,表现了一家人的互助爱护,关心,体谅。
3描写初春的田野,为什么写?怎么写出初春的特点?(注意用陈述,舒缓,略带欣喜抒情的语气读)
――抓住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来写,富有春天的气息,既是承上启下,又衬托了人物的欢愉心情。
4儿子的特点(注意用惊喜的语气,稍高的语调读)
――儿子细致观察,思考,童言无忌,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5风波骤起,如何解决?我为什么心情矛盾?
――由于一切都取决于我,我想两全其美,但不可能。因为陪母亲的时间不多,我决定顺从母亲的意愿而委屈儿子,表现了我既爱幼,但更尊老。
6一波又起,为什么?
――母亲改变主意而且态度坚决,因为她不想孙子不开心,表现母亲也爱幼。
7最后以散步作结,结尾的含义?
――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使命感,责任感。
8学生谈感受。
――家庭,朋友之间要保持和谐关系,要互相理解,体谅,谦让。
9比较课后《送小龟回家》。
――表达了思家,团聚之情,不能人为制造骨肉分离。
10作业:摘抄佳句,谈谈,写写生活中你遇到的分歧,如何解决,应该怎么解决?
板书
散步
听话爱护
母亲<――――――――――――我,我妻子―――――――――――>儿子
――――――――――――><――――――――――――
信服矛盾听从
顺从
爱幼孝顺,爱幼,更尊老天真,可爱,聪明
家庭和谐,互相关心爱护,理解体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
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