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家庭”的孩子别学医!医学老师真诚建议:这些原因你要懂
导语:身为父母都想让孩子拥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俗称“铁饭碗”。尤其是自己吃过朝不保夕的苦,更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够一番风顺。所以,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就成为了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好工作。
以医生为例,不仅收入会随着从医年限的升高而提高,同时医生职业本身也是受人尊重的体面工作。为此,每天高考过后报考医学专业成为了热门选择。
但学医的路途真就一帆风顺吗?据统计,我国全日制本科专科医药类院校共有近两百所。但作为与人类身体健康打交道的重要学科能被社会认可的名校只占很少一部分。确定选择了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名校时无疑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又重新和同志愿的考生们又激烈竞争了一番。
即便能够在择校时成功上岸,毕业后能够最终实现最终理想规划的人也寥寥无几。那些没有成为医生的毕业生并不是缺乏能力,但社会与职场就是如此残酷,除了能力外也要看机遇。这些人不是无可奈何地从事其他行业就是重新收拾行囊继续走向考研、考博的征程。以至于在学医界流传着这样一个默认的潜规则:想从医,名校硕士是基本门槛。
“三无家庭”的孩子别学医!医学老师真诚建议:这些原因你要懂
我们已经能够理解学艺术太烧钱,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适合学艺术的这一想法。其实学医也对学生家庭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医学行业没有亲朋好友提携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工作补贴家用的家庭其实就不适合学医。
毕竟本科的医学专业要比普通的大学专业学费高、年制长。同时,如果想要顺利找到对口工作还要继续考研、考博。
这样一来,学医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远不是普通专业可比较的。
没有时间金钱上的忧虑,学医还有什么难的?
每到大学的期末考试,恳求老师画重点已经成了大学生考试生涯中最有趣的一部分。但事情到了医学生这里就没有了师生“互相成全”的有趣故事,只剩下慢慢的心酸与无奈。网上有一句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讲的就是医学生无以伦比的繁重学业。同时,鉴于医学的特殊性,所有的医学知识没有非重点和次重点,只要人会得的病,都是不能松懈的考点。
有人晒出医学生备考时的教科书及参考书目,繁多的书籍堆积在一起要和站在凳子上的纤瘦女生差不多高。
这么多的书籍并不是通读大概就好了,而是需要学生学扎实、学透。不然即便找到了作为医生的工作也会不小心落下庸医害人的下场。
成为医生这样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学医和成为医生之间的距离不是坦途而是天堑。九成医学生倒在了天堑面前。这不是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过残酷的原因。这样的折戟的经历带来的心理负担其实不应有学生及学生的家庭来承担。
家境不好还想学医怎么办?
作为外行人想到的医生大多是在各公立医院治病救人的医生。其实医学是一个庞大繁杂的概念。
如果家庭不好,但学生本人又对医学十分感兴趣,那么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可以避开热门专业,如临床医学,转而学习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例如,麻醉、医学影响、口腔医学等。
相比较而言,口腔医学专业的普及运用是我们可以肉眼可见的。不仅仅是各公立医院的专属科室,各私立专项口腔医院也层出不穷。不止在一二线大城市,普通三西线城市的空腔医院的遍及程度甚至一度超过小型诊所。这除了和普罗大众更加关心口腔健康外,牙齿整形也成了爱美人士高度在意的半医美项目。
这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不菲的收入,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也能在时代的热潮中受益匪浅。
同时,与国内不同的是,牙科医生在国外是非常受尊重的职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都会定期检查牙齿健康。小编认为,这样的风潮迟早也会传入国内。
医生是我们口中的白衣天使,他们对救死扶伤抱有深沉的热爱。受人尊重、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只是我们这些外人感兴趣的部分,而身为医生一步步走向救病治人的岗位则花费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而我们只能在疫情期间窥见一部分医护工作者们为人民和社会带来的付出。
那么你,已经准备好学医了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