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不舍不愿意地告别,在冬日的阳光下
又去了一次琼花观,却在大雪节令后的寒冬。距离十月初,差了两个来月。这两个月,对于琼花观中众多的花草树木来说,经历了什么?
记得那次,花草杂生,郁郁葱葱。有过于丰富的观感。再去,因为走在路上看到国庆路文昌路口的大白果树还枝叶完整到不缺一片叶子的齐整,忍不住想去看看琼花观里的几棵老树了。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老白果树。
琼花观里有三棵白果树,唯三清殿前那棵是雌树。树下,两个女子正在扑打果实。虽然寒冬凛冽,扑打果实与捡拾果实的人,好像一点没感觉到冷一般,忙得顾不上抬头看我一眼。那情形,脑袋里忽然冒出“七月流火”的诗句:“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整首“七月”,讲了各种农作物的栽种收获,偏偏没有银杏。估计那时候的人,不愿意去扑打着玩意儿。“八月剥枣”,扑打下来的枣子甘甜美味,直接可吃。白果非但不能直接吃,外皮还有奇怪的臭味。去掉发臭的外皮,里面还有硬硬的壳。果仁里还有苦涩的芯,吃多了有中毒可能。所以,“七月”中少了这种植物。
老远地,便闻味而知,有白果外皮摔坏了。相比上次馥郁的桂花香,这次浓郁的白果皮臭,也算一景。打白果的人,一定认识售票者。要不怎么可以进到景区里打果?走近了看,估计是母女俩。打果的过程已经结束,她们正在捡拾果子。
一人一个塑料袋,里面沉甸甸的各有几斤不止。年长者进到保护树根的围栏里,外面有年轻的那位负责。她不同于年长者不畏辛苦,弯着腰一粒粒拣,而是用扫把簸箕,将地面的果叶扫到一起,再轻轻掠去叶子。簸箕里的果实,过一会进到袋子即可。同样的操作,年长者做不到。因为护栏里凹凸不平,不具有“讨巧”的条件。
转到三清殿后的小门,走开园子里。玉勾井旁那棵编号四十二的白果树,因为高高出了围墙,便实践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语。树上的叶子,几乎凋落殆尽。满地黄叶,铺了厚厚一层。“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比之崔莺莺的离别之伤,现在这个季节,更冷漠了许多。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想象一位古代旅人,独自骑着瘦马,行走在玉勾井边上的小道,是怎样的苍凉与孤寂?这里,小桥流水与枯藤老树的元素,全部具备。独独,没有人家,比马致远的那一刻还要凄冷。
天,阴着。竹林青绿依旧。绿竹与黄叶,映衬着一棵植物生命即将冬眠。待到来年“茂林修竹、惠风和畅”的春三月,当是另一番美不胜收的时光。现在不行。现在是“藏”的季节。不但动、植物要藏,人也一样需要。
转进那个曾给我万份惊喜的院子。那棵老树,没有辜负我。一树高昂的树枝,虽有叶子缺损,大部分枝条依旧满满生机。突然冒出来的一缕阳光,照得整棵树光亮鲜艳。满树枝叶像浇灌了春雨的新生草木一样,欣欣然。
一阵风过,随风飘了一阵黄叶雨。周边柏树盆景上,立刻缀了很多金色的小扇子。绿色的盆景,因了这些点缀,俏皮可爱,像华丽外套上的刻意刺绣一般。一株大芭蕉树,阔大的叶子可劲儿往上,想和白果树的枝亲密接触。那一根黄叶加持的树枝,很明显接收到信息。它低下高高的头,希望完成一次告别前的拥抱。
与前面那棵树一样,落叶在地面上翻滚,色泽依旧。游人过来,拢起一抱叶子,洒向空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从头顶处或急或缓地落下。三次、五次、八次的抛洒,可能获得一张心满意足的照片。有一对年轻父母带了儿子来玩。他们希望能拍到儿子抛洒落叶时腾跃而起的身姿,便让孩子抛了一次又一次。然而,十几次过去了,父母俩一张满意的照片都没抢到。儿子蹦跳得浑身大汗,气喘吁吁地抗议:“不玩了”。转身离去。
没几天便是冬至。这棵树也该“藏”起繁华,收敛入冬了。花开花落与树叶的凋落一样,都是大自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是,我们对于离别,总不那么开心。
“晶字三个日,常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四十年前,第一次看香港的《三笑》,对祝枝山、唐伯虎的文字游戏特感兴趣。这个文字对被记住了。说人生百年,有多少能达到百年?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能像银杏树那样,笑对春花秋月,无虑果实叶子的离开,将一棵世人眼中冷血的植物,活出了“化石”的风采,钦佩钦佩啊。
只是,每一片叶子离开时,真的心甘情愿吗?地面上厚厚一层,多少给了我答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