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件市办实事:更贴近民意符合民需

  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2023年市办实事,16件市办实事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文体、医疗、养老、环境、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民生基本方面。

  为了让市办实事更加贴近民意、符合民需,2022年9月份以来,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等渠道,面向广大市民、“两代表一委员”、基层镇街村居等,广泛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同时,还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数据分析、“两会”建议提案梳理、新闻媒体日常关注等方式,进一步开放式、多层面开展项目征集,共收集各方意见建议1319项。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按照“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普惠可行”的原则,反复开展论证对接,确保所选项目更加贴近民意、符合民需。同时,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把握项目的连续性、精准性、时代性和引导性,充分体现市办实事人民性、普惠性特点。

  保持连续性。将就业、教育、医疗等事关基本民生和近年来市民认同度较高的节能保暖、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继续纳入市办实事;对人行过街通道设施、太平山浮山高品质保护整治等跨年度项目,加强全周期管理,也继续纳入市办实事推进。

  把握精准性。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更加关注社区群众需求,将停车场建设、未贯通道路打通、汽车充电桩建设、弘诚体育场改造、“煤改气”、长期护理保险、农贸市场整治提升、窨井加装防坠设施等项目纳入初选。

  顺应时代性。聚焦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婴幼儿托育等项目纳入市办实事;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体休闲需要,实施城市书房、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口袋公园、城市微更新等项目。

  注重引导性。着眼绿色低碳发展、数字青岛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将清洁取暖、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打造数字市民大厅、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等项目纳入初选。

  市政府已将16件市办实事列为2023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实施公开挂牌督办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内容、责任体系、计划进度、办理情况(“四公开”)将同步向社会公开。市政府办公厅将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要求,抓好全过程督查,督帮一体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同时,将群众满意认可作为最高标准,会同各有关部门继续深入组织开展“走进市办实事 见证民生项目”活动,广泛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群众、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现场监督评议,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件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3.7万个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

  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

  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实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大龄人员等困难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也将为我市企业主体岗位用工提供有效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2、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3.7万个以上

  完善岗位设置,将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任务深度融合,立足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训,完善退出管理机制,持续规范日常管理,为我市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3、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体系,持续升级载体功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城乡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创新,以创业带动多样化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不少于6万人)。

  第二件 实施节能保暖工程64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0个以上,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共同推进加装电梯、户内下水管道改造等工作

  1、实施节能保暖工程640万平方米以上

  积极督导各区市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大沟通协调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0个以上

  计划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不同程度存在地下管网老化、道路破损严重、空中线缆乱拉乱扯、安全设施缺失及环境脏乱差和生活不便利等问题。工作中,将深入开展意见征求、科学组织规范施工、依法推进改后管理,进一步鼓励居民参与,压实属地责任,探索开放式楼院改造后成片管理模式。

  第三件 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推动续建完工5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开展在校生视觉、脊柱和心理健康筛查

  1、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推动续建完工50所

  8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学位约7.95万个,同时有效提高办学、办园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2、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

  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园舍加固维修、老旧装修更新、盥洗室和厕所改造、食堂改造、活动场地改造等,由各区市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当年完成改造,及时消除幼儿园安全隐患,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

  3、开展在校生视觉、脊柱和心理健康筛查

  免费为全市幼儿园大班、小学二年级、初中八年级三个年龄段约30万儿童青少年做视觉健康筛查,免费为全市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高中(含职高)一年级约30万儿童青少年做脊柱健康筛查,免费为全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全部学生约8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

  第四件 完善提升镇(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5处,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00处、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10处

  1、完善提升镇(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5处

  市南区10处、市北区15处、李沧区2处、西海岸新区16处、即墨区1处、胶州市1处。完善提升后,镇(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面积将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具备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乐、全托、日托、康复辅具租赁等服务功能。

  2、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00处

  加大社区(村)一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其中,市南区10处、市北区44处、李沧区41处、崂山区20处、西海岸新区40处、城阳区116处、即墨区80处、胶州市79处、平度市104处、莱西市66处。

  3、建设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10处

  每个(区)市各建成1处,每建成1处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政府予以10万元奖励补贴。建成后,为接受服务的失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方案,提供定期上门护理、心理支持、膳食指导等服务,缓解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压力。

  第五件 提升托育服务供给和质量,对备案托育机构在托普惠性托位按照二孩300元、三孩380元每人每月进行补贴

  激发社会力量办普惠托育意愿,较快扩大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供给。项目实施后,预计增加托位8000个以上,普惠托位占比进一步增大,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普惠为主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将初步形成。

  第六件 实施城市未贯通道路打通30条以上,通车20条以上;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通道设施6处,推动续建完工4处;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0条;全面摸排市政道路等重点区域排水窨井,安装防坠落设施20万个以上

  1、实施城市未贯通道路打通30条以上,通车20条以上

  按照“能通则通、能快则快”原则,市级统筹、区级实施,有效破解区域堵点,缓解交通拥堵,畅通路网循环体系,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助力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通道设施6处,推动续建完工4处

  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形式因地制宜满足市民过街需求,对具备条件的项目配建垂直电梯、雨棚等设施,细化装饰装修、照明亮化、监控标识等附属设施,让市民行走于天桥或地道中更加安全、舒适。

  3、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0条

  重点解决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等部分热点难点区域公交出行问题,覆盖株洲路、劲松五路、驯虎山路、硕阳路等热点盲区,提高常规公交与地铁线路换乘衔接效率,满足市民更加便利、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

  4、全面摸排市政道路等重点区域排水窨井,安装防坠落设施20万个以上

  我市现有市政公用排水窨井约29万个,已安装防坠落设施的窨井仅有8万余个。项目实施后,将使我市排水窨井的安全运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排水窨井盖出现丢失、移位等问题时,防坠落设施会形成有效的缓冲和拦截,避免人员坠井伤亡问题。

  第七件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两万个以上;推动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1.2万个以上

  1、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两万个以上

  以优先解决老城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难为突破口,通过“人防+停车”“公园+停车”“立交+停车”“公建+停车”“边角地+停车”等多种建设模式,不断深挖停车场建设项目,持续增加泊位供给。

  2、推动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1.2万个以上

  目前我市充电桩总量达到4万个,桩车比为1:4.4,在同类城市中处于较好水平。我市将进一步扩总量、补短板、提效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各类充电桩保有量7.3万台,换电站保有量100座,建成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城市充换电网络。

  第八件 继续推进太平山、浮山高品质保护整治,启动合肥路北山、双峰山等7处山头公园整治,建成口袋公园60个,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100处;启动中山路改造提升,保护繁荣老城区

  1、继续推进太平山、浮山高品质保护整治,启动合肥路北山、双峰山等7处山头公园整治

  本着“还绿于民”的根本出发点,“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游憩场地,增加景观小品和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野趣、享受生态的休闲空间。

  2、建成口袋公园60个

  挖掘空间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重点选择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其中,市南区8个、市北区8个、李沧区9个、崂山区5个、西海岸新区5个、城阳区3个、即墨区6个、胶州市8个、莱西市5个、平度市3个。

  3、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100处

  每个区(市)选取10处微更新改造项目。采取综合整治设施、调整建筑功能、增设景观小品、新建口袋公园等差异化的微更新方式,开展系统性的微更新改造提升,使市民身边的公服设施、交往场所、景观品质得到全面的补量提质。

  4、启动中山路改造提升,保护繁荣老城区

  计划完成中山路、太平路等街区3万平方米道路、景观和配套设施升级,导入旗舰主力业态,主要内容为道路铺装、景观、绿化和亮化提升改造及导览标识系统升级等,推进中山路商业街区产业提档升级和业态提质焕新。

  第九件 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健身步道和设施300处,开工改造弘诚体育场;打造集全民阅读、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书房10处

  1、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健身步道和设施300处,开工改造弘诚体育场

  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0平方米,安装10件以上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路径器材、建有健身步道、能够满足不少于3个运动项目的体育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或乒乓球场等,配备座椅、照明等基本的配套服务设施。

  2、打造集全民阅读、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书房10处

  城乡书房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市民群众身边的“微型公共图书馆”,与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城市书房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5000册。

  第十件 为全市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依托基本公卫系统,实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慢阻肺风险评估,开展“三高”高危人群并发症筛查和慢阻肺高危人群肺功能检查,加强三级医疗机构协同诊疗,实现“三高一慢”健康管理全覆盖

  1、为全市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实施范围为全市所有区市,接种对象为新进入七年级、年龄≤14岁(15周岁之前)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女生,以区市和学校为单位实现全覆盖。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实施接种,受种对象也可根据需要自愿选择自费的HPV疫苗。

  2、实现“三高一慢”健康管理全覆盖

  面向全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慢阻肺的患者,也面向具有患病风险的人群,由医共体(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规范,分级分类协同提供服务,自愿、免费提供心血管疾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筛查,根据患病情况,检查项目会有所变化。

  第十一件 推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提质增效,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0元;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50%,年报销限额达到1700元

  1、推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提质增效,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0元

  在从居民医保基金按照每人每年30元进行划转的基础上,增加居民长护险财政补助筹资渠道,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2023年我市长护险待遇享受人数预计将达到5.3万人,农村地区享受待遇人数明显增长。

  2、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

  与现行职工门诊统筹政策相比,扩大了门诊统筹签约定点范围;扩大了门诊统筹目录报销范围;提高了门诊报销比例,其中基层报销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提高了门诊年度支付限额,报销额度增加了580元。

  第十二件 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7台,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10万户

  1、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7台

  “煤改气”完成后,基本实现东岸城区“无煤化”供热。据估算,东岸城区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约125万吨,实现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零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大幅度降低,同时每年将减少进入市区重型运煤货车7.3万余车次。

  2、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10万户

  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后可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空气品质,实现农村冬季散煤取暖占比降低到4%,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7.35万吨。

  第十三件 打造市区垃圾分类五星小区2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道)15个、示范村200个

  五星小区是指通过提标打造和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后,垃圾分类投放点等硬件设施配置水平、小区分类现场管理水平、市民分类投放准确率等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小区。示范镇和示范村除了满足“分类投放定点、分类收集定时、分类运输定车、分类处理定位”要求外,还应在体制机制建立、宣传动员、资金保障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

  第十四件 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

  项目实施目标是推动村庄基础设施提档、人居环境面貌提质、乡村产业发展提级、公共服务能级提升、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乡村新图景。项目实施地点是涉农区市经申报程序予以备案的村庄。示范村创建申报以自然网格村为基本单位,以行政村为主体组织申报,采取村庄自愿申报、镇(街道)审核上报、区(市)评审确定、市级备案的程序。

  第十五件 创建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0处以上,整治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占路经营等问题,推动市区在营农贸市场全部达标

  通过开展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提高农贸市场整体水平,使农贸市场硬件设施、环境卫生、交易秩序、管理服务、诚信经营意识、食品安全措施等得到有效提升。每创建一处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市级对所在区开展资金奖励,各区按1:1比例配套,奖励资金用于优化提升未达到优秀规范化标准的市场。

  第十六件 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围绕交通出行、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打造不少于30个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市民大厅,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1、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打造不少于30个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

  优化完善现有无证明系统,实现从“能用”向“好用”“管用”转变;全面夯实“无证明”数据支撑能力,政务服务表格(表单)字段共享率、证明材料共享率分别达到60%和70%;打造不少于30个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加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

  2、打造数字市民大厅,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通过在市民中心布设多类型数据采集传感器,建设大厅基础设施感知网及数字绩效管理、服务状态监测、窗口压力分析、群众体验流程升级等应用场景,设立“线上办”、“自助办”、“就近办”和“远程办”体验区,将市民中心升级为能感知、会思考、懂决策的数字市民大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青岛日报2023年1月3日3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