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初学者行书不专业?楷书死板?启功有一句话可做解决方案!

  时人多从楷书学起,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

  想练行书了,该怎样由楷书向行书过渡?

  为什么行书这么不好学?或者学了很久依然被骂成连笔字?

  我们一起看看启功这句话,细看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

  话很简单,极其简单,但里边包含的道理却是需要认真琢磨的。就如同这个世界的所有真理,都是简单却又精妙的。世人之所以不以为然,就是因为这些简单的道理太耳熟能详了,几乎要把耳朵磨出老茧。

  熟悉,才容易让人忽视。

  想理解这种话往往需要一些“傻劲儿”,而非聪明劲儿。

  就比如小时候学“床前明月光”,像数白嘴一样背了十几二十年,也没体会到思乡之情,反而记成了“调笑”,“床前一碗汤,洒了一裤裆,举头望明月,低头擦裤裆”

  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

  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

  这两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未必都认真思考过。行书明明是行笔节奏快的,为何要当楷书写?楷书行笔是慢的,为何要当行书写?

  其实要弄明白这个,就先得知道练字练的是什么,行书练的是什么,楷书练的是什么。

  行书练的不是行笔速度快慢,写的快未必叫行书。行书是指把所有笔法,有节奏的连贯在一起。

  为何入门都学楷书,因为楷书运笔慢,笔法细致,相对容易掌握,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笔动作都要掌握后,才能谈快慢,所以要学楷书。

  行书与连笔字的区别的就是一个有笔法,一个没笔法,有用笔动作的,就是有笔法,乱写乱画的,就是没笔法。

  行书就是把楷书这些断开的、慢的笔法动作,连贯到一起。

  比如你写个“二”,写楷书时,就是两横,每一个横的收笔都要顿挫一下。但写行书时,第一横收笔时就要跟第二横有映带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横的收笔简化了。原来从两个动作连贯成,这就在节奏上加快了。这是行书。

  连贯不代表减省,两个动作连城一个动作,并不是变成了只有一个动作。这就是连笔字和行书的区别。

  什么叫连笔字?这就是连笔字。这就是减省了动作,看红圈这几个部分,明显是一笔滑下来的,行笔中一点提按顿挫的动作都没有。

  所以这不是行书!

  再看王铎这个,有转有折,虽然顿挫不重,但是能看到动作。这就说明笔法只是连贯了,而不是偷工减料。

  这些笔法在哪?

  就是在楷书里,随便拿出一个楷书,看楷书中的转折动作,幅度很大,很明确。

  而行书中转折比较轻盈,幅度小。

  这就是笔法连贯起来自然而然形成的。

  所以行书该怎么入手?

  第一步肯定是要熟悉楷书笔法,把楷书的起行收提按转折都做到位,然后就可以入手行书。

  楷书怎么过渡到行书?

  你仔大陆综艺细想这样一个逻辑,笔法是一天就能练连贯的吗?

  肯定不是,即便练了几十年的高手,笔法依然有可改进的地方,所以笔法的功夫是没有尽头的,所以想要把行书写好,笔法是时间功夫,是细节功夫,所以第一步是不可以把重心放到笔法上的。

  应该先把练行书的重心放到结构上。

  行书结构跟楷书结构是相通的,所以你练行书,第一步应该是先把握好结构,然后一笔一笔细致练习。

  有人觉得练行书就是要快,那这种人是练不好字的。

  走路都顺拐,还指望颠颠跑起来?

  所谓的过渡,就是先熟悉行书的结构,而行书跟楷书结构规律相通,只不过外在造型稍微有一点差别。

  第一步不要求连笔,也不要求快,先求稳。

  结构稳了,用笔虽然慢,但是细节都到位,动作都全,一旦练得多了,习惯起来,这就是行书。

  所谓的过渡,就是这么简单。

  书法技法无非用笔和结构,用笔从慢到快是需要时间来锻炼,但结构不同,结构是一种规律,写的越细,临的越像,感悟的越快。所以结字可以因时而变,因为只要把握了规律,怎么写都行。

  临行书怎么临,去感受行书结构和楷书结构中的共通处,然后一笔一笔临,先把结构临像,笔法不对没关系,只要动作全面就行。

  书法是个时间功夫,没人可以十年八年就把行书写好,最多就是像个样子而已。

  别看这个字临的不怎么样,但是人家练的对路。

  启功说行书要当楷书写,其中就是两点原因。

  第一点要慢,用笔动作要准,不能图快,要把所有慢动作一点一点写熟练,然后连贯起来。

  第二要稳,结构要稳,就好比一个人走路,手脚肯定协调才好看,至于走的快慢,那时个人习惯问题。如果走路时一只手抬着,一直脚撇着,身体四仰八叉,那无论走多快,都是丑的。

  楷书到行书根本不需要过度,很多人没练好,最重要一点原因就是,把行书想的太简单了,以为连笔就是。

  实则,行书想练好,需要很深的楷书基础,因为楷书动作最细致,结构最稳,只有楷书写得好,行书用笔才能快,结构才能灵动。

  理解了这个,你就知道为何田大师的行书,被人说成不入流了。

  这就是楷书根基好的连笔字,学赵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

  再来看看赵孟行书单字,连笔多吧?但是牵丝引带一去掉,跟楷书区别大吗?只不过是用笔细一点而已,几乎没区别。

  因为动作都是全的。

  这个单字跟楷书区别大吗?也不大。

  这就是行书。

  行书不是龙飞凤舞,而是有节奏的把楷书用笔连贯起来,所以楷书很重要。

  楷书到行书也不需要过渡,只要你明白什么是行书,行书练哪最重要,那你自然而然知道怎么练。

  很多人都在困惑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在我来看,他们不是不会练,而是不知道该怎么练,究其原因就是心中对行书没标准。

  所以你看我说完行书的基本原理,你就应该知道行书怎么练了。这根本不是一门能速成,也不是一门能脱离楷书根基的书体。

  有一个事实应该会让很多爱好者失望,那就是行书未必写的快。

  行书指的是把断开的笔法连贯起来,重点是连贯,而非快慢。这就跟打拳一样,太极打的就很慢,但是他连贯。

  行书的快慢,是根据人的风格而定的。米芾闭着眼都比赵孟快,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那赵孟写的就不是行书吗?

  初学,肯定是要先学慢,先学慢的人,等你笔法连贯以后,学米芾就容易多了。

  很多人都想放浪形骸,学行书不愿意从慢开始学,克制不住这股激情,就愿意当成连笔练。这样的练法,一开始可能不会比别人差,但是用不了多久,也许就是一年半年的光景,跟好好练的人就会拉开差距,人家虽然从慢开始,但越写越快,越写越稳。你从快开始,一开始就飘,飘习惯了,想稳都稳不下来,这基本就算废了。。

  不是行书多难学,也不是道理多难。很多人都告诉你先学楷书再写行书,但你未必会听,因为你不懂其中原理,听到他们说的只是结果,所以很多人都会自己再走一遍歪路才能醒悟。

  反正我就走过,一开始不听话,先学行书,最后越练越飘。所以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不能只跟别人讲经验,而是跟别人讲实用性经验时,带着原理一起解释。你懂了原理,那我的经验就毛用都没有了,因为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谱。

  启功的书论,其实是最接地气的书论,也是他练字的经验总结,他这个水平,经验总是不会错的,他怎么说,你怎么做就可以,原因都不用想。

  很多人做不到,不是因为看不懂启功书论,而是因为不懂其中原理。

  懂了这个原理,想练不好都难。

  这就是我跟别人讲书论的不同之处,别人只告诉你正确经验,而我会从原理开始讲。原理懂了,你们自己就会得出正确结论,那我们的经验就毛用都没了。

  这个专栏只适合一些处于有些书法基础的朋友进阶用,所以能看懂的话,慢慢练就好,功夫是靠时间磨的,千万不要图快。练书法得有过日子心,你会发现一开始越慢,走起来就会越来越快,而那些指望一朝飞天的,基本都成了江湖的贩夫走卒。

  《书法心法》专栏,讲的是笔法原理和逻辑,要更困难一些,如果觉得需求更大,可以看看那篇专栏,楷行篆隶草的运笔逻辑都讲到了,想要全部消化,即便专业练,有老师指导,也要十年八年。

  最后,如果觉得有帮助可以订阅一下。

  今天扯得有点多,这篇专栏应该每篇文章一千多字最好,多了没啥用,实用性

  讲到了就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