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试卷和试题评价来了!
真题速览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作文题目】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声器”,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坚持依标扣本,服务“双减”改革
河南省实验中学 时玮芬
2022年河南中考是“双减”政策发布后的首年中考,试题守正创新,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切实引导教学,有效服务“双减”。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语材浅显易懂。积累与运用部分介绍篆刻艺术的文字简短,有关观星台的文字平实,语言运用的材料灵动活泼;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流畅,主题突出,贴近学生生活;议论性文本结构思路清晰,语言概括凝练;课外文言文游踪明确,且配有必要的注释……整套试卷语料丰富全面,内容浅显易懂,学生没有阅读障碍。这为学生认真读题、深入思考、规范表达留下足够的时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二,坚持依标命题。试题体现课标精神,试题内容范围和考查目标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如,名著阅读涉及的两部著作《西游记》《水浒传》均为课标推荐篇目,且教材上有导读、专题活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有阅读的基础、体验和收获;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涉及到的篇目《望岳》《登飞来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夜雨寄北》《小石潭记》《雁门太守行》均是出自课标推荐篇目。
其三,紧密关联教材。试题材料呼应教材。例如,选用的课外文言文语段是游记,而教材中有现代文游记单元、文言文游记名篇,学生阅读和答题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唐宫夜宴》不由得让人想起《梦回繁华》中的清明上河图,二者都是出自河南的文化艺术作品。《禁足》中可可与冉冉的关系、爷爷热情可亲的形象也会让学生想起迅哥的朋友和生活:机灵的双喜、大气的阿发、热情的六一公公等,朋友们克服种种困难看社戏,六一公公送我好吃的豆……这些联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题干设问与教材关联度强。例如,第7题考查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韩国剧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在教材中《秋天的怀念》等多篇文章的课后习题中找到类似题型;第8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小说中都有涉及,第9题考查主题探究,与《老王》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设问方式相似。
总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坚持素养立意,适当降低难度,注重考教衔接,有助于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回归课堂。
守正出新 考查素养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 郑美玲
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基本稳定,试题注重考查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题目设问方式有创新,试题难度有所下降,考查语文素养更加全面。
依标扣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文试题依据“课标”命制,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的篇目均是“课标”推荐篇目;试题考查的能力、素养契合“课标”要求;有的试题题干表述参考教材课后练习。试卷选用语材突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积累与运用的语材体现河南特色,排序题用介绍登封观星台的材料,语文实践活动题涉及的是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节目的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现代文语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坚定责任担当,厚植家国情怀。学生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稳步改革创新,注重考查高阶思维能力。整体而言,试题难度不大但思维含量较高,纠正了考查高阶思维就是增加难度的错误认知。新设了条件写话、古文字词分析、诗歌意象探究、选择主题词探究主旨等设问形式和内容。语用题设问形式新颖但并不生僻,更加关注学生的梳理、整合、创作等高阶思维能力和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因文设题,考查学生的真阅读、深阅读。题目设问平和,从设问形式、设问角度上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浅表化、模式化的现状。作文围绕“声音”设置了两道题,文体要求明确,重视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注重考查学生理性思考与思辨能力 。命题作文“留在心底的声音”意在让学生围绕“心底的声音”在叙事中呈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写真事,抒真情;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当前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并发出正确的声音,保持清醒的认知并拥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
今年的语文试题以有机融合的方式凸显价值观引领,引导全面发展;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对接课程标准,引导教育教学;以融会贯通的形式考查关键能力,引导改革创新。较之以往有延续,有改变,有创新,有惊喜。
来源:网络、河南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