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12月10日,由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阅江学刊》编辑部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120余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会。

  在开幕式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史并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立德树人、拔尖人才培养、多学科发展等方面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具有科学精神,气象报国志向和国际视野的气象拔尖人才。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传统马列学科经典研究方向基础上,形成了全球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生态文明建设等特色研究方向。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术研讨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在题为《关于现代化蓝图描绘的方法及特点》的主旨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提出,现代化蓝图描绘采用“大写意、工笔画、白描”三种方法,以“大写意”描绘了2049年的现代化蓝图,以“工笔画”描绘了2035年的蓝图、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2027年的蓝图。这些现代化蓝图具有人民性、锚定性、实践性、创造性、世界性等五个特点,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 

  会上,九位专家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作学术演讲。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方向和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提出,在历史维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成功道路。在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在世界维度,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在现实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将在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不断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作了题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报告并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原则。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表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加强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他分析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原因和内在逻辑并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

  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导向》的报告。他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以问题导向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工作导向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宽广视野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分析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哪儿来”、“是什么”、“如何实现”三个问题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要把握“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两个关键词。作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依靠团结奋斗开创历史伟业。

  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发展视角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就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坚持“两个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创新实现了新飞跃。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提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成功密码,是以“两个坚持”的掌舵领航为根本前提,以“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为实质关键,以“两个革命”的实际效用为终极标准。要不忘“本来”、不忘“本色”、不忘“本质”,紧密结合具体社会实践,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探索,催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事处处长周显信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把握历史主题,聚焦中心任务,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做到“六个坚持”,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