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号与东大人的航天梦想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美国宇航局颁发的遨游太空证明

  美国宇航局颁发的遨游太空证明

  遨游太空归来的张学良老校长手迹

  遨游太空归来的张学良老校长手迹

  携带老校长手迹遨游太空的华人宇航员卢杰

  携带老校长手迹遨游太空的华人宇航员卢杰

  张闾瑛(中间、张学良之女)与臧雪莲(右、卢杰之母)及雷平女士

  张闾瑛(中间、张学良之女)与臧雪莲(右、卢杰之母)及雷平女士

   

        5月15日早上,我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再次成功发射,这是亚特兰蒂斯号自1985年服役以来的第32次飞行,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之后将永久退役。腾空而起的亚特兰蒂斯号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八年前,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因为亚特兰蒂斯号与东北大学还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教育英才”—张学良老校长手迹环游太空

      在美国,宇航员在执行航天任务时,美国宇航局允许每个宇航员携带一件私人物品,对所携带物品的重量、体积和材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而环游太空重返地球后的私人物品也会因此身价百倍,成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曾任抗战时期东北大学校长的臧启芳先生的外孙子卢杰是一位华裔宇航员。2000年,卢杰母亲臧雪莲女士的好友雷平女士来校访问之际,谈到卢杰要参加“STS-106”亚特兰蒂斯号太空飞行任务,可以携带一件私人物品升空,建议如果能带一件有东北大学标志的物品环游太空,将是对东北大学最好的宣传,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雷平提议能否把张学良老校长题写的校名“东北大学”手迹原稿带上太空。学校经过慎重研究,考虑到美国航天飞机的安全因素(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过程中爆炸失事,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和“东北大学”手迹原稿的重要性,决定把张学良老校长为祝贺东北大学复名庆典而题写的“教育英才”手迹原稿转交给卢杰带上太空,让老校长对东北大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寄予的殷切希望响彻寰宇。

      2000年9月8日,卢杰携带张学良老校长题写的“教育英才”手迹原稿参加了“STS-106”亚特兰蒂斯号的太空飞行任务。此次飞行持续11天19小时10分钟,至20日结束。期间,亚特兰蒂斯号共绕地球185圈,共飞行490万英里,卢杰还进行了6个多小时的太空行走,创造了太空行走的新纪录。

      2002年6月4日,正值全校上下筹备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欢迎张学良老校长“教育英才”手迹环游太空归来仪式在管理楼一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孙家学、副校长王宛山、娄成武和臧雪莲女士(卢杰的母亲)、臧英年先生,以及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的嘉宾出席了欢迎仪式。

      臧雪莲女士代表他的儿子卢杰向东北大学转交环游太空归来的张学良老校长“教育英才”手迹和美国宇航局颁发的环游太空证书。为感谢卢杰对东北大学所作的杰出贡献,学校聘请卢杰为“东北大学名誉校友”(聘书由其母臧雪莲女士代领)。

      张学良老校长题写的“教育英才”手迹环游太空后顺利回归的仪式在东北大学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位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被称为“千古功臣”和“伟大的爱国者”的老校长,其手迹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经历了近12天的太空旅行,这在中外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实属罕见。目前,这个经历过太空之旅的珍贵手迹珍藏在汉卿会堂校史展中,它将永远激励东大人缅怀老校长的丰功伟绩,牢记老校长“教育英才”的谆谆教诲,为把东北大学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世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神舟飞天”——东大航天英才超越梦想

      通过亚特兰蒂斯号,东北大学与浩瀚太空有过亲密接触,传播了东北大学的追求和理想。同样,中国的航天之路也凝聚了东大人的智慧和汗水,许多优秀的东大学子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上镌刻着无数东大人的名字。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于16日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包括东大学子在内的中国航天战线几代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东北大学物理、材料、冶金、通讯、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导航、机械等数百名优秀学子相继投身我国航天事业,他们从创业开始,很多人成为科研院所的领导、攻关项目的总指挥或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和骨干,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青春、智慧和汗水,为我国航天事业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是共和国的骄傲,也是东北大学的自豪。

      张厚英,载人航天工程技术专家,195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机电系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高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总体部主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现任中科院空间总体部顾问。先后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4年12月22日,张厚英学长应学校邀请来校作“载人航天及应用”报告,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深受师生欢迎。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他说:“东大是出人才的地方。在50年代,工业企业电气化是最新的专业。原东北工学院1956年毕业的130多名工业企业电气化学生成为国家最急需的人才,不但为全国自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开所元勋就是东北工学院毕业的20多名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也可以说东北大学为我国自动控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景全,运载火箭技术专家,1958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系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独立七室工作,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1987年,韩景全参加了“长二捆”的研制工作,从开始方案论证到长征二号E火箭第一次研制性飞行一举成功,实际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为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在国际上树立了荣誉。1988年至1998年,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分管技术管理工作。1998年至2007年2月,任型号总指挥,负责战术型号的研制工作。先后荣获航天部二等功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和国防科工委一等奖两次。2007年5月28日,韩景全学长来校为全校师生做“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展之路”报告。

      2008年6月1日,58届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五十周年后荣归母校,向母校捐献了由他们专业的部分同学参与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模型),作为向母校的汇报。这个模型现陈列在校史展厅,供全校师生及海内外校友参观。

      让我们记住这些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校友们!我们坚信,东北大学将来还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不辜负老校长响彻寰宇的殷切希望,“教育”报国、“英才”辈出。

  背景资料:

  1、美籍华裔宇航员卢杰

      爱德华•卢(Edward Tsang Lu),美籍华裔,中文名字叫卢杰。1963年7月1日出生于美国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均是第一代移民。父亲卢景辉毕业于广西大学,在美取得化学博士学位;母亲臧雪莲是抗战时期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的女儿,是专业电脑程序设计师,夫妇两人现在都已退休,目前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佛里蒙市。

      卢杰自小就十分聪明,小学三年级时智商测试就超过了150,因而跳念五年级,初中时年年考第一。卢杰1980年毕业于纽约韦伯斯特的RL•托马斯高中,1984年卢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系获电器工程学的学士学位,1989年取得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他专攻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学,1992年应邀加入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学试验联合学会。

      他的爱好广泛得惊人,更难得是文武全才:特技飞行、当摔跤教练、弹钢琴、打网球、冲浪、滑雪、旅行样样都行。他还拥有商业驾驶员飞行证书,累计飞行时间已超过1000小时。卢杰的语言能力很强,会说汉语和俄语。

      1994年12月9日,卢杰被挑选为美国宇航员。1995年3月,卢杰向约翰逊太空中心报到,前往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的天文学院做博士后,完成了为期1年的训练和评估,获得太空考察专家派遣资格。完成了为期1年的训练和评估,获得作为一名太空考察专家的派遣资格。

      1997年5月15至24日,他首次参加“STS-84”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充当任务专家。

      2000年9月8日,卢杰又参加了“STS-106”亚特兰蒂斯号的太空飞行,携带了张学良老校长手迹环游太空。

      2003年4月26日,卢杰与俄罗斯航天员再次乘俄罗斯“联盟-TMA2”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6年10月21日至10月29日,中国宇航学会经与美国太空总署有关部门协商,邀请卢杰博士访华。在为期九天的访问中,卢杰博士参观访问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科普报告。

  2、美国宇航局证书校名翻译中英结合

      后来在查看美国宇航局颁发的环游太空证书时,我们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方,证书中对东北大学校名的翻译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式—“Dong Bei University”,我们猜测美国宇航局这样写是不是要区别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美国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