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 政策助推“互联网+医疗”闭环形成

  近段时间,各地感染人数增加,疫情达到峰值,院内医疗服务压力增大,而在院外,公众购药备药需求快速上涨,线上问诊购药成为不少人替代院内就医的方式,新冠相关线上就医急剧增加。

  针对上述情况,2022年12月以来,政策端多次发文,均提到要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作用。政策一出,线上、线下遂即闻令而动。其中,京、粤、渝等多地均通过不同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远程接诊、非接触就医等优势,不断充实线上诊疗力量,积极开展线上问诊,完善药品配送机制。与此同时,包括智云健康、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在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及时开通了新冠在线咨询或线上发热门诊,上线“新冠购药保障平台”,积极发挥互联网医疗问诊、购药的平台功能。

  湘财证券研报指出,在国家政策推动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双重保障下,互联网诊疗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次针对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采用互联网诊疗方式,相当于放宽了互联网诊疗的范围,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务实举措,互联网医疗将进一步分担线下医疗机构的压力。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与医保结算政策亦正在催化。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互联网+医疗健康”千亿市场有望持续受益。

  防疫政策逐步优化 多平台开通新冠咨询、购药平台

  防疫政策逐步优化后,看病问诊需求激增,医疗资源存在挤兑风险,疫情对于大众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自我医疗服务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诊疗的优势得以凸显。

  政策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分别于12月7日及8日发布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12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明确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患者,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

  需要提及的是,此前互联网诊疗是被限定在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领域。而《通知》指出,互联网医院可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多家研报分析认为,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可线上开具新冠处方,首诊有望破冰。

  对于上述《通知》要求,多地也相继跟进,将全科医生、社区医生“搬”上网,先后开展线上问诊,完善药品配送机制。除了线下医疗机构搬上网,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之初就已经在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等环节发挥作用,此次又再度及时反应。

  医疗需求激增,互联网医疗平台承担着分流医疗需求的作用,可进一步缓解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出现的线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拥挤状况,能够减轻线下医院的就诊压力,进一步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调配,进而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包括智云健康在内的上述多个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及时开通新冠在线咨询或线上发热门诊,上线“新冠购药保障平台”。

  了解到,智云健康在“智云健康”App上同步开启了抗疫专区,为公众提供包括抗原、感冒退烧药品等抗疫相关物资,此外,公司还启动了预约用药服务,帮助病患解决实际困难;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联合京东健康近日也推出了7*24小时在线的“防疫问诊咨询平台”(以下称“平台”),该平台明确划分了“成人发热门诊”和“儿童发热门诊”;而平安健康则从12月2日起,全面升级了上线免费“新冠咨询”服务,并打通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金管家、口袋银行、好车主、好生活、健康保险等多个客户服务端入口。目前,上述多个平台的在线问诊量均出现迅速扩大的情况。

  智云健康相关负责人向表示,凭借公司积累起来的强大的医院、药店和医生网络,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慢病管理医学专业能力,智云健康提供在线问诊处方用药服务近日迅猛提升,已达近百万人次,进一步方便了患者的远程就医,同时也缓解了患者医院排队拥挤的问题。

  据智云健康统计的各省(市、自治区)日均在线问诊量显示,相较于10、11月份,12月份有超过20个省(市、自治区)的日均在线问诊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注意到,为保障感染新冠病毒的市民有药可用,防止购药资源被挤占,多个平台也上线了新冠购药保障平台。以阿里健康为例,12月13日,在石家庄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阿里健康在石家庄试点上线了“新冠购药保障平台”。

  同时,在此次疫情期间,中医药也一同保驾护航,各地出台中医药防治方案。智云健康、微医等平台,或推出新冠防治中药颗粒协定方,或开通中西医线上发热门诊,各自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作用。

  疫情加速完成市场教育 “互联网+医疗”闭环逐渐形成

  市场方面,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得到快速发展,疫情缩短了诊疗线上化市场教育的时间,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也得到了提升。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疫情对提高在线诊疗渗透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2020年6月、2021年12月及2022年6月等疫情形势严峻时期,在线医疗用户规模明显提升。另据()数据,互联网医疗由2012年的23.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7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2%,2023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达876.1亿元。

  对于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建设,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其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艾瑞咨询报告表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互联网商保、医疗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共同组成“互联网+医疗”的闭环,促进互联网医疗深度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院内院外、(),都面临支付端需要打通,全闭环需实现诊疗一体化的问题。而在互联网医疗支付端,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规范化成为行业大势所趋。12月15日,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有序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药品网络销售等服务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东吴证券研究院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将为线上购药提供有效导流。本次扩内需纲要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指引和有力支持,加强互联网诊疗收费的智慧监管,将更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渐构建药品网络销售监管智慧共治格局,促进行业进一步规范成熟。在本次纲要的推动下,“互联网+医保支付”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有望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线下社保支付端的优势将会被削弱,互联网公司自带流量优势和技术优势也能够将内在用户转化为医药平台用户,进而能够提升医药电商的市占率。

  “向市场呼吁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互联网医疗的到来,是本次风口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需求激增将会是互联网医疗一次难得的机会;各地互联网问诊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需求量的井喷,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将会是一次难得的良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日前发文指出。

  江瀚认为,大量的需求增长让用户真正学会如何去使用互联网医疗,需求激增从某种意义上教会了众多的用户如何去使用互联网医疗,从问诊到开药都逐渐熟悉;另一方面,逐渐构建起的医保支付机制,将会将原先只能集中于线下医院或药店使用的医保互联网化成为可能,通过这次的大规模地市场推广,医保支付的问题一旦被解决,互联网医疗的整体发展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江瀚还称,互联网具有跨越地域、跨越时间的属性,通过互联网医疗的纽带,能够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大量下沉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地对接,真正让医疗服务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