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研究好、展示好、传播好书法之美!
原标题:人民日报刊文:研究好、展示好、传播好书法之美!
一笔一画、用心用情书写美育新篇
■陈胜凯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期,为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书法”从此前隶属于“美术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升级为“美术与书法”,成为与一级学科“艺术学”并列的专业学位。随后,中央美术学院将该校“中国画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书法教育的持续升温,一方面加快推进了书法本体研究的进程,一方面体现出书法在德育、美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记录着中华文明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中华美学精神,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抓手。无论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飞洒狂放的草书、方正规矩的楷书,都体现着中国文化之美。
古往今来,书法作品的格调还往往同创作者的人品修养相联,观者可以从翰墨中得见创作者的心境、人格、情感与个性,因此,经典书法作品成为开展德育、美育的有效载体。一件件经典书法作品,展现着历代书法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与抱负,凝聚起明德笃行的力量。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举措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让中小学生于书写中感悟文化之美,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进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社会层面,深入挖掘经典书法背后的文化气质,不仅有利于引导学书之人不断增强自身学识和修养,提升大众书法的格调与境界,更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审美素养。
研究好、展示好、传播好书法之美,便成为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今,许多书法作品不仅出现在展厅里,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滋养美好心灵。比如,一些经典书法作品,经过设计师的创意转化,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文创产品,进入千家万户,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像广东省博物馆在元代钱逵《四体千字文》基础上设计的徽章、冰箱贴、帆布袋等,将书法的艺术魅力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起来,不仅让书法“活”起来,也为人们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诗意。
书法艺术起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 如今的书法创作更应回归时代生活,才能让作品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不久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上,300余件作品聚焦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先进事迹等为主题,用翰墨记录历史,赞美英雄。屯垦戍边的巡边员、坚守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热血铸忠诚的人民警察等成为被书写的对象,观众可以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榜样身上的精神力量。 书法艺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书法,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书法艺术的创新绝不是割断血脉、凭空虚造,而是既要师法传统,又要结合当代审美,使书法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滋养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书法艺术,具有旺盛的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离不开对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写更多属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让书法中的人文韵味、审美趣味走近大众,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方能一笔一画、用心用情书写美育新篇。
来源|书法报
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12月31日截稿
2022“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 12月31日截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