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防为育人注入“心”能量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书贤)2022年12月,第五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评选落幕,东华理工大学推选的3名心理委员从全国20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心理委员中脱颖而出,1人获评“全国百佳心理委员”、2人荣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
荣誉的背后,是学校多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懈探索。从推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三一”工程到完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从推动心理普查全覆盖到建立朋辈互助体系,东华理工大学持续完善心理育人工作,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成长助添“心”能量。
打造有温度的“心教育”
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全面“升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三一”工程,开始系统化构建心理工作大格局。“四就是4年,三代表3种活动,一是每种活动最少1场。”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俊莎解释,学校会针对学生年级的不同,每年开展知识讲座、心理沙龙、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惠及约2万余名学生。
同时,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在原本设置选修课的基础上,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必修课,并在学分上予以倾斜。但无论是活动的开展还是课程的设置,该校均注重突出“成长性”,落实全过程心理育人,打造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针对新生侧重人际交往,针对老生则偏向挫折教育,通过主动贴近大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引领学生关注自身情绪管理,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涯。
全链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忙碌,是徐俊莎与同事的日常工作状态。随着近年来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该中心工作量也随之增长。“2021年来咨询的学生约500名,截至2022年10月已有800名。每天有1至2名学生来咨询,多的时候三四人。”
自2010年起,徐俊莎便扎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她敏锐感受到了这一数字的变化。在她看来,这一数量的增长折射了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度,是学校衡量心理健康教育入心的重要“指标”。“以前学生觉得前来咨询心理问题得藏着掖着,而现在来咨询的学生,在心态上更开放、更坦然。”
除了鼓励学生敞开“心门”外,学校也主动出击,通过心理普查摸排学生思想动态变化。2020年前,该校每年针对新生开展秋季心理普查,2020年起则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秋季心理普查。针对筛查出的“问题学生”,学校建立预警干预,安排辅导员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分类约谈,“一人一档”做好约谈记录并持续关注,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早识别、早预警、早干预,全链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千人队伍汇聚朋辈互助力量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学生队伍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也不容小觑。学校一名学生在与家人电话沟通时发生口角,挂断电话后独自一人离开了寝室。同寝室的心理联络员见其情绪不太稳定,暗自留心并将情况告知教师,老师随后及时介入,化解了该学生的心结。
据悉,学校近年来不断完善朋辈互助体系,在每个班安排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在每个宿舍里设置了一名心理联络员。“学校会经常对我们进行培训,讲授专业心理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在与同学的一次次交流中,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学生陈宏伟担任了班上的心理委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同学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协助教师解同学之所难。
如今,这一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已扩大至千余人,他们犹如一根根触角,及时抓取、反馈班级或宿舍中的不稳定因素,将心理危机干预“防火墙”不断前置,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