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做题没思路,看了答案又秒懂”高中生怎样破解学习魔咒

  很多高中生在做题时,总是遇到这种情况:

  平常遇到形式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下不去手,感觉这个题目好难做。但每次看完解析之后又豁然开朗,怎么能这么简单,可偏偏自己就想不到这个答案。

  独立做题时没有解题思路,一看答案又秒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真正能掌握一个知识点其实是经历了3个阶段:听懂→会做→熟练。

  很显然上述这种情况是在“听懂”和“会做”之间出现了断档。

  举个例子:

  宋丹丹老师有一个小品中片段非常经典。

  问:“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答:“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对我们而言,听懂这个故事很容易,记住这三个关键步骤也很容易。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把大象放冰箱,我们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多大容量的冰箱才能装得下大象?就算有那么大的冰箱能装下大象,是把大象整个塞进去还是大卸八块塞进去?最后大象放在冰箱哪个位置?放保鲜层还是冰冻层?……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真让你研究怎么把大象装冰箱,而是学会把思考逻辑迁移到解题过程中来:

  这道题一共涉及了多少知识点?这几个知识点之间有怎么样的逻辑关系?解这道题一共需要几步?这几步具体是怎么排序的?这道题一共有多少种解法?如果2种解法都可以,那老师为什么偏偏用这个方法来做?为什么另一种解法不建议使用?在使用老师讲解的方法时,要注意哪些注意条件?

  以上问题才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需要思考的内容。

  事实上,任何一道题目都有其特定的考察点。有些题目是单一的考察点,有些题目是综合性考点。自己解题没思路,但一看答案又秒懂,说明这道题目背后的原理我们没有掌握。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重复+刷题。

  重复:把自认为课上听懂的题,课下独立做一遍,看是否能和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字不差。

  把自认为看答案就能看懂的题目,几天之后盖上答案再独立做一遍,看是否能和答案一字不差。

  刷题:比如数学函数奇偶性这部分,类型题可能有5种:

  ①判断奇偶性②利用函数性质解不等式③利用奇偶性求参数④利用奇偶性求函数值⑤奇偶函数对称问题

  只有把这5种题型都刷熟练了,再遇到新题时,才能准确判断出来题目的考察点以及注意事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