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数的奥秘系列二,众数和的mod定义,二十进制与十九数
如果你是有深厚的高等数学知识,请忽略此文。
这里是民科边缘爱好者,天马行空的园地,是一种趣味性阅读,并不会改变世界任何进程。
甚至还会结合玄学古代的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来进行通俗数理化。
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抬杠。
在十进制中,众数和是一个小学就学的概念,对很多人的印象中,是用来快速判断一个大数,是否能够被3、5、9整除。
比如:39672的众数和,3+9+6+7+2=27,27能够被3和9整除,所以39672是可以被3和9整除的。
验证:39672÷3=13224,39672÷9=4408;
我们本文说的众数和是不断循环的,最后得到10位数以内的众数和。
我们依然以39672数为例,
第一次求众数和,3+9+6+7+2=27,
第二次对27求众数和,2+7=9,运算结束。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给这种求众数和的运算定义一个数学符号。
Z10Mod(39672)=9
其过程是:
Z10Mod(39672)=Z10Mod(27)=9
本文不作严谨的数学表达,小编也不会。
从上面这个定义,对任一自然数N,其Z10Mod(N)=n,
n∈(1,2,3,4,5,6,7,8,9)
也就是说n必然是1到9的自然数中的一个。
Z10Mod(N)中的10代表十进制,因为本文还会涉及20进制的众数和,还会继续讲到19数的一些神奇的特征。
在火星男孩的众数和运用,是用来解释河图洛书数的。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认为河图和洛书就是周易的全部。先说说洛书,洛书用圈、点及其数目表示九个数。这九个数依次排列起来,就得到一个数字方阵,用阿拉伯数字表 示:492、357 、816,这是著名的九宫图,即世界上最早的幻方。
幻方是由n平方(n是自然数)个自然数按照规律排列成n行,n列方阵中每一行三个数相加之和皆为15, 不论纵、横、对角之和都等于15。幻方除以上三阶(三列),还可有四阶、五阶、六阶……等很多。得出计算任意阶数幻方的各行、各列、各条对角线上所有数的 和的公式。假如幻方的阶级为n,所求的数为Nn,那么Nn=1/2n(n平方+1)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用于上面的三阶幻方,不难推出:N3=1/2n(n 平方+1) =1/2·3·(3平方+1) =1/2·3·10=15。幻方中国古人称为‘纵横图’,国外叫‘魔方’。
欧洲人在十四世纪才开始研究幻方,公元1514年才出现四阶幻方,比中国晚 2000年。
根据Z10Mod(N)定义,我们可以对其作加法和乘法的运算。
Z10Mod(N)=n
Z10Mod(N)+Z10Mod(M)=Z10Mod(N+M)
Z10Mod(N)*Z10Mod(M)=Z10Mod(N*M)
Z10Mod(N^a)=Z10Mod(N^a)
其中:n∈(1,2,3,4,5,6,7,8,9),a∈自然数。
在十进制中,Z10Mod(9^a)=9,a∈自然数。
在二十进制中,Z20Mod(19^a)=19。
例如:十进制中的361,在二十进制,则用181表达。
Z10(361)=(18*20+1)=Z20(181)
其中:
Z10代表十进制,Z20代表20进制;
Z10(361)的361是一个三位数,Z20(181)中的181是一个两位数,由二十位数18和个位数1组成。
用玛雅数字表达如下:
其中:
中国古代出现国类似的表达方式,如下图:
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进制的不同,而表达混乱。
从这个角度看,易经八卦也是一个数学体系,可以看成Z2二进制,也可以看成Z8八进制。
在玛雅数字体系中,还有脸谱化的数字表达方式,这和中国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汉字象形表达方式,异曲同工。
甲骨文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表达方式,如下:
十二地支是Z12是十二进制,我们现在的时间都是采用十二进制和Z60六十进制,这些常识和表达方式先罗列出来,以后谦和既济相关的系列文章都会采用这种标准化表达方式,看起来也会很直观。
也许有读者会认为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吗?
十二经络就是Z12结构,二十四节气就是Z24结构。
19数在20进制中,相当于9数在10进制中的数理特征。
围棋棋盘19路最合理,分布最均衡,果真和20进制有关系。
关于20进制,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很少见到了,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用途。
必然”三元九运“中,每20年一个大运,9个大运,组成一个180年周期。
1984年起到2043年,三个20年组成。
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太敏感,仅作为一个20进制的天文历法的实际案例来展示。
有一种说法,玛雅人认为人有十个手指头,有十个脚趾头,加起来就是20个指头。
我们大可不必怀疑使用20进制的文明的智商程度。
在西班牙侵略者到达南美之前,玛雅先知已经推算到有新王到来,要占领他们的土地,所以玛雅文明一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中国古代也有高明的数学运算是不需要筹算的,直接达到准确的答案。
古代的数学家认为,数学和《周易》是不能分开的,现在的计算机二元运算和人工智能的逻辑算法,恰恰证明这一点。
EN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