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潜艇穿上“隐身衣”

  

  笪良龙简介   海军潜艇学院某研究所主任、教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专业技术少将。   长期开展海洋环境效应和水下无人探测等相关技术研究、装备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水下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我从事的是海洋安全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关乎国家安全大局,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在6月22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军潜艇学院某研究所主任、教授笪(dá)良龙捧得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他说:“事关国家安全的研究从来就没有‘终点’,而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更新‘起点’

  潜艇是维护水下国防安全的“杀手锏”。现在,我国潜艇相关的科研技术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相关领域与国际上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潜艇作战,“声”是惟一良好的信息载体。上世纪80年代末,笪良龙在海军潜艇学院读本科。一次,胡均川教授在上课时,给他们讲起了海洋水声环境的应用问题:“潜艇作战,特别是潜艇战与反潜战,与海洋水声环境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洋声场环境效应,就可以出奇制胜,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第一次听说海洋声场环境效应对水下作战有这么重要的影响,笪良龙暗下决心,一定要报考研究生,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后来,笪良龙如愿考入海军潜艇学院研究生班,他坚定地选择了海洋水声环境作为研究方向。但这个方向的研究在国内才刚起步,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许多战友和同学都劝他改方向。“选择这个方向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是要守得住寂寞,二是要有一辈子出不了成果的思想准备。”导师胡均川的话让笪良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只要能为提高潜艇战斗力提供一点支持,即使一辈子不出成果,我也无怨无悔。这块硬骨头,我一定要啃。”当时,科研条件非常有限,经费也远比不得如今充裕,笪良龙甚至自己掏腰包、东拼西凑也要坚持科研。

  “我很得意这个二等奖,它的影响远远超过我得奖。”早在20年前,笪良龙就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当年全军获奖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学科带头人。后来,笪良龙在海洋水声环境领域的某重大研究成果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改变了很多人的意识和观念,研究海洋声场环境如同陆军作战研究地形地物一样重要。”笪良龙表示。回溯数十年来的科研历程,当时的这个二等奖开拓了海洋环境军事应用研究的先河,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光出道、年少有成,在这一崭新的领域,笪良龙不断发起新的“冲锋”。在水下,声音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在那些水温高、声音无法达到的区域,就形成了天然的“隐蔽区”。笪良龙系统开展了潜艇海洋环境效应基础研究,揭示了某些海域复杂水声环境对潜艇作战影响的基本规律,为我国潜艇海底隐蔽和作战提供了技术支持。这项成果就像为潜艇穿上了“隐身衣”,使我国海洋水声环境分析评估和潜艇水声作战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过去30多年里,笪良龙和他的团队围绕潜艇运用安全问题持续攻关、不断超越,在海洋环境效应与水下无人预警领域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现了装备从无到有、成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填补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笪良龙说,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各国围绕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只有将自己的事业融入国家战略,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

  “我将继续带领团队紧盯海洋国防安全建设新趋势、新需求、新目标,紧紧围绕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胆创新、迎难而上,力求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突破,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转化更多创新成果。”笪良龙说。

  来源:大众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