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西溪湿地,两个新机构揭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启新篇章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自2003年9月杭州市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以来,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
今天(12月25日),西溪湿地管理机构转隶挂牌仪式上,中共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工作委员会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正式揭牌,标志着西溪湿地的保护管理开启了新的篇章。
顾剑 摄
此次设立新机构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暂定为正处级单位,委托西湖区委、区政府管理,原西溪湿地管理人员整体转隶,以确保工作连续性。
同时,西湖区、余杭区共同组建西溪湿地公园运营管理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
西溪湿地公园范围内的资产权属仍分别归西湖区、余杭区所有。保护研究力量则由西溪湿地公园服务中心、中国湿地博物馆共同承担。
2023年1月1日起,西溪湿地公园将按新模式管理运营。
顾剑 摄
此次西溪湿地通过体制的优化提升,来加强保护管理,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未来,西溪湿地如何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
今天也有了答案:主要是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个一体化”。
对于西溪湿地来说,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今后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西溪湿地,如湿地内的河、塘、池、潭等,要保持生态原状;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要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入,除科考人员外,一律不得进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以保护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湿地内4棵百年以上古树名木、7000多棵柿子树、2万多株梅花以及秋雪庵芦苇荡等原生态植物植被,要进行科学保护和养护;湿地内“三基鱼塘”要予以严格保护,保持鱼鳞塘地形地貌不改变,1066个鱼塘不减少等。
在管理方面,将形成较为全面的“湿地生态大脑”实时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和集成展示系统,实现西溪湿地的生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文物管理的“一网统管”。
在经营方面,做精做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研学旅游、体验旅游、红色和清廉旅游等旅游经济,做强做大西溪“且留下”文创产品经济和数字经济,增加旅游经营收入等;尽快编制“西溪湿地鱼塘保护利用专享规划”,恢复部分区域鱼塘的生产功能和文化展示功能等。
在研究方面,将组建以院士领衔的西溪湿地生态和文化专家智库,吸纳国际国内最权威的湿地保护专业力量,同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研究力度,深度挖掘生态文化,今后不仅会有20年来西溪湿地的生态监测及研究相关书籍出版,还会推出鸟类、植物、动物等系列自然导赏手册进行科普教育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