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全市第一,渝北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何以拼出亮眼成绩?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前段时间,在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中,重庆市渝北区喜提“全国第二、重庆第一”的成绩,拼出了一条丘陵山地数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全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作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渝北区如何让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12月29日,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渝北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夯实乡村数字基础
足不出户即可分享乡村生活
“一直以来,渝北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智慧渝北’的重要内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推动乡村生产、生态、生活数字化转型上做了大量探索。”渝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廖红军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20年10月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渝北实现了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统筹发展,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要建设数字乡村,就要夯实乡村数字基础。廖红军介绍,渝北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布建乡村5G基站大约1700个,通信杆路9200余公里,通信管道4500余公里,建成互联网小镇8个,实现农村重点人居聚集区光纤、4G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
“足不出户,广大农民就可以与网民分享乡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廖红军说。
打好“基础”,接下来就要建好“平台”。渝北通过建成数字乡村智能中枢系统和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乡村数据共享目录133条、字段1349个,归集数据库接口数据90余万条、文件类数据22个、信息项233个,实现了“一屏感知全域、一图掌握全城”,有效缩小了城乡数字化进程差距。
如何让村里的“金蛋蛋”走出大山?渝北打造区镇村三级智慧物流网络体系,益农信息合作社、邮政服务点、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我们建成了农村电商产业园、‘御临风物’电商馆,举办‘青年网农’新农人直播带货大赛,培训‘乡土网红’3000人次。”廖红军说,数字乡村建设正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也带火了乡村土特产,带动全区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2亿元。
聚焦数字赋能
无人果园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展
建设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科技与人才同样是缺一不可。
在大盛镇青龙村,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智化无人果园落户于此。在果园里,多功能施肥机、无人机灌溉等一批智能化新农机闪亮登场,让这里成片的柑橘地更显“科技范儿”。
“目前,我们已开展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8.7万亩,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廖红军介绍,通过打造试点示范,全国南方丘陵山区宜机化整治现场观摩会连续两年在渝北召开,大盛镇青龙村的无人果园更是获评2022重庆数字乡村创新案例特别贡献案例,还入选了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展。
发展壮大乡村经济,还需要不断补强产业链条。目前,渝北区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天友乳业、秦妈火锅等规上农业加工企业22家,建成中药材、杨梅等农业加工线58条,构建起“科技园区+科研院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链式发展体系。
2022年,这个农业科技园区总产值达到143.6亿元,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在推动双创工作上,渝北累计引进创新研发机构173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院士团队4个,吸收智慧农业成果58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5项、国家和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
“创享渝北”创业服务品牌培育双创载体4家、创业创新人才3.3万人,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黄志、“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万康等典型代表,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数字服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推行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让农民鼓了腰包、开阔了视野、种地更轻松,更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廖红军介绍,渝北已打造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2300余个事项进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村政务服务代办点全覆盖,政务、财务网上公开比例达100%,镇街一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达99.3%。
“‘家门口’的数字服务让农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逐步成为现实。”廖红军说到。
在安全防控工作上,渝北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搭建覆盖28个部门、12个涉农镇街、173个行政村的乡村综治调度指挥系统,部署公共安全视频监控1.3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在线率、完好率均达98%以上,组成了触达乡村角角落落的“神经末梢”,建立起“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永不眨眼”的乡村防控新体系。
依托“积分制”管理平台,抓好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渝北的乡村治理工作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考核激励。数字乡村不断丰富了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多元应用场景,有效增强村民参与度和公共意识,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了新动能。
力争2025年
渝北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超70%
“十四五”期间,对于渝北的数字乡村建设而言,是机遇期,也是加快发展期。廖红军表示,渝北计划在五年内投入280亿元,重点实施农业智慧物联网、电商直播基地、智慧水利等42个重点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渝北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列出了一张清单:力争建成农村区域5G基站2000个,实现场镇、人居聚集区、农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全覆盖;大力推进部门业务资源、空间地理信息、遥感影像数据等涉农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共享开放;聚焦现代设施农业、都市体验农业、临空高效农业三大方向,培育壮大六大特色高效产业;加快乡村服务数字化,在教育、医疗、养老、职业培训等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行动……
特别是在培育壮大六大特色高效产业发展上,廖红军也道出了渝北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水果的总面积要达到20万亩、高标准绿色蔬菜基地要达到10万亩,而且还要建立花卉苗木1万亩、道地药材基地1万亩,生态渔业面积计划要达到2.8万亩,年出栏肉兔200万只。
伴随着这一计划的逐步推进,渝北数字乡村建设的新蓝图已然绘就——力争到2025年,渝北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5%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亿元以上。
届时,乡村教育、医疗和民生保障智能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将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编辑:陈秀娟
责编:秦雨
审核:宋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