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留学,与新中国同行
1950年,中国向东欧5国派遣了35名留学生,同年,首批33名东欧留学生抵华,这一来一往,开启了新中国公派留学事业的先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国家紧缺科技、外交人才的重要渠道,到改革开放的先行先声,再到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国家公派留学作为留学事业的引领性力量,始终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
扬帆启航
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报国初探。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急需大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5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向苏联大规模派遣工科留学生”的政策,并于同年8月首次向苏联派遣了375名留学人员。向苏联学习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据统计,1950年至1965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共派出10698人,回国8013人,其中向苏联派出留学生8414人。这其中产生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200多位院士、200多位省部级官员、100多位军队将领、诸多享誉世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江泽民、李鹏、钱其琛、周光召、宋健等都是这一阶段留苏学生中的优秀代表。1966年,受“文革”影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全面停滞,直至1972年下半年才逐渐恢复。
与此同时,1950年,随着新中国接受的首批33名东欧留学生抵华,中国也开始为许多国家,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大批急需人才,为巩固中外关系、增进中外人民友谊、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劈波斩浪
1978-1996:与改革开放同行,国家公派留学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作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自此,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足迹中,大规模派遣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成为留学事业蓬勃发展、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12月26日,新中国首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人员启程,打开了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的第一条通道。多年后,这52人中,李衍达、陈俊亮、柳百成、张楚汉、张恭庆、姜伯驹等6人成为两院院士,赵南明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归国学者们获奖无数,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3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确定;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使来华和出国留学生的招生、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国家公派留学在摸索中逐步踏上正轨,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据统计,从1978年至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前的1995年,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共计50511人,培养了白春礼、闵维方、周小川等一大批两院院士、高校领导、省部级官员,以及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创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踏浪前行
1996-2012:国家公派留学走向法制化发展,进一步聚焦国家需要,融入国家战略。1996年6月20日,经中央编办批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正式成立,并提出了“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新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选派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留学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第一次从法制化建设的高度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国家公派留学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国家留学基金委成立后,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精心设计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2000年,落实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设立“重点高校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骨干出国研修项目”,支持国内重点高校的系主任和重点实验室骨干赴国外科技发达国家研修;2001年,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精心设计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培养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展,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搭建了国内外高水平院校间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了国内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科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打开了国家公派留学事业的崭新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自费留学人员逐步成为我国出国留学群体的主力。2003年,为“鼓励和帮助品学兼优的自费留学人员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国家留学基金委正式推出“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国家优自奖”),初期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5个国家试点实施,每年共评选100人,每人资助5000美元。这个不起眼的“小”奖项,在自费留学人员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激荡出澎湃的学习报国热情。
潮平海阔
2012-2019:国家公派留学驶入提质增效新航道。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广大留学人员的悉心关怀和殷切期望,更是大国自信的有力彰显。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及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开创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进行了总体部署。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论述,强调要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向世界各国学习取经,在开放中做强中国教育,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派留学事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十八大以来,国家留学基金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战略,坚决做好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工作,使国家公派留学保持高位稳定运行,在规模、层次、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提质增效新通道。
一是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战略急需、紧缺人才。配合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服务航空、航天、农业、地震、海洋、卫生、体育等行业部门急需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施西部/地方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海南国际教育岛,培养了一大批地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大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的国际组织人才,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的主渠道和“拳头产品”。自2007年实施以来,已累计派出7.5万余名留学人员,相当一部分已学成回国,进入教育科研系统工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围绕国家战略急需专业领域和“双一流”建设,支持项目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精准“定制”,组团派出。项目实施5年来,先后资助300余个项目,累计录取近2500人,派出近2000人。
三是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聚焦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国家留学基金委加大对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人文、政治、经济等专门人才培养力度。2015年以来,非通用语种留学人员共派出4000余人,填补国内空白语种17个;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留学人员共派出近1500人,两类人才被派赴至70余个国家,涉及62个语种,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四是发挥“国家优自奖”引导作用,小奖项展现大作为,支持自费留学人员成长成才、担当大任。经过16年的发展,“国家优自奖”已在自费留学人员较集中的34个国家实施,获奖群体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人才力量,真正实现了“奖励一人、影响一片;奖励现在、影响未来”的效果。一批又一批获奖者成为中国与世界教育和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五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聚焦人才培养的同时,国家公派留学从服务人才成长成才出发,优化相关管理规定,削减不必要的流程,取消保证金,减轻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负担,2019年还取消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公证要求,实施协议电子化等。同时,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标准不断适当提高,使公派留学更有保障、更具吸引力。
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累计派出各类留学人员15.5万余人,年度派出规模已连续3年稳定在3万人左右,77%派往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科教发达国家,每年共资助近7万人在外留学。
同期,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累计新资助奖学金生9.41万人,目前每年资助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的6万余人在华学习,其中,学历生占90%,生源地国家数和留学人数不断拓展,奖学金生结构持续优化,来华留学实现健康发展。随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留学中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为众多友好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增进了中外人民友好互信,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治理方案获得更广泛的国际理解与认同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知华友华人士。
长风破浪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累计派出各类国家公派留学人员33.15万人。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成立以来,累计派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26.92万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共接收17.43万人;2019年全年预计派出3万人,是成立之初的15倍;2019年全年资助在外留学和在华留学人员总数将达到13万人,是成立之初的19倍;国家留学基金委已先后与20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公派留学人员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
70年峥嵘岁月,国家公派留学事业与新中国同呼吸,风起云涌,破浪前行。70载风云际会,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与共和国共命运,头雁领航、留学报国。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国家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国家留学事业千职能、万作用,归根结底要聚焦育人职能。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政治站位,聚焦国家战略,增强统筹谋划能力,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突出“发挥作用”核心内涵,落实“可堪大任”殷切期待,推进“并用并重”落在实处,精准谋划、精准选派、精准对接,推进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事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承担起培养新时代卓越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供稿|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