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总结,建议收藏!

  关注我,学习物理不迷路

  第1章、 机械运动

  重难点分析:

  1.长度的测量方法

  ①.累积法:

  把个数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②.化曲为直法:

  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该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③.滚轮法:

  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2. 参照物的选择

  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

  ②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③最后,把自己放到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到物体的运动情况。

  参照物的选择:不能选研究物体本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

  3. 平均速度的计算

  计算平均速度时,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不同,因此在描述平均速度时要指明哪个时间(哪段路程)内的。

  第2章、 声现象

  重难点分析:

  1. 声音的特性

  要牢牢掌握声音的三大特性以及其影响因素,具体总结如下图;

  2. 回声测距

  发射声波,声波碰到物体,然后声波返回,接收。所以声波运动的距离是待测距离的两倍(一去一回),声波的速度为v,声波的运行时间为t,所以回声可测距离:s=v/2,其中t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不同介质中v是不同的。

  3. 声现象中转换法的运用

  物体学中将不易直接观察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外化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或现象放大法。例如声现象实验中,通过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乒乓球的现象就间接呈现出发声音叉在振动。

  第3章、 物态变化

  重难点分析:

  1. 用概念法识别物态变化

  ①明确物质的初状态和未状态

  ②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2.利用图像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看清图象中各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温度-时间图象中横轴表示加热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温度。

  ②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

  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温度-时间图象上的点表示的物理状态,图象上的曲线表示的物理过程。

  ④根据图象对题目中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作出判断性结论。⑤学会识别熔化和凝固图象。

  第4章、 光现象

  重难点分析:

  1. 光的反射作图方法

  ①已知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先找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过交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入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反射光线,注意光线方向。

  ②已知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先找出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一-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反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入射光线,注意光线方向是从光源射向入射点的。

  ③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位置先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此线为法线,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交点(角的顶点或者说是入射点)作垂直法线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为平面镜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1)从发光物体的任一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画实线)。

  (2)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画虚线)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实线)。

  (4)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即为发光点S的虚像点S'.物体的各发光点所成的各像点就构成了物体的像(主要作出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几点的虚像)。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过点S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连线跟镜面垂直)。

  (2)截取像点S,让像点S"到镜面的S距离等于点S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画出物像S'(像与物大小相等)。

  3.折射光路作图方法

  已知入射光线作折射光线

  ①若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作法线(过入射点);

  (2)确定入射角;

  (3)在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另一侧水中(或玻璃中)作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若光线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作法线(过入射点);

  (2)确定入射角;

  (3)在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另一侧空气中作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已知折射光线作入射光线

  ①若折射光线在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作法线(过入射点);

  (2)确定入射角;

  (3)在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另一侧水(或玻璃)中作入射光

  ②若折射光线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作法线(过入射点);

  (2)确定折射角;

  (3)在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另一侧空气中作入射光线,使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第5章、 透镜及其运用

  重难点分析:

  1.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①太阳光聚集法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之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焦点。用直尺测出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②平行光源法将几束平行光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在光屏上得到的折射光线交于一点,量出这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③二倍焦距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并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的像与烛焰等大为止。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二倍焦距。

  ④焦点不成像法透过凸透镜观看物体,调节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从看得见像到刚好看不见时,测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⑤焦点入射法在凸透镜的一侧放一光屏,另一侧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将小灯泡沿主光轴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与透镜直径相等的圆形光斑为止,测出小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2. 透镜特殊光线作图

  ①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2) 经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 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②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 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 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重难点分析:

  1. 固体密度的测量

  基本原理:ρ=m/v

  ①常规法

  (1)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2) 步骤:

  Ⅰ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Ⅱ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Ⅲ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Ⅳ表达式:ρ=m/(v1-v2)

  ②浮力法——弹簧测力计

  (1)器材:弹簧测力计、水、金属块、细绳

  (2)步骤:

  Ⅰ用细线系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Ⅱ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1

  Ⅲ表达式:ρ=Gρ水/(G-G1)

  ③浮力法——天平

  (1)器材:天平、水、金属块、细绳

  (2)步骤:

  Ⅰ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1

  Ⅱ将金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Ⅲ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的质量m3

  Ⅳ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2. 测量液体的密度

  基本原理:ρ=m/v

  ①常规法

  (1)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待测液体

  (2) 步骤:

  Ⅰ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Ⅱ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Ⅲ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Ⅳ表达式:ρ=(m2-m1)/v

  ②等容法

  (1)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待测液体

  (2)步骤:

  Ⅰ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Ⅱ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Ⅲ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Ⅳ表达式:ρ=ρ水(m3-m1)/(m2-m1)

  3.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三种方法

  原理:根据密度的定义式,比较物体与失信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①比质量

  假设该球是实心的,可以由m=ρv求得等体积实心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再跟该物体的真实质量像比较,可确认物体的空实性。

  ②比体积

  假设该球是实心的,可以由v=m/ρ求得等质量实心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再跟该物体的真实体积像比较,可确认物体的空实性。

  ③比密度

  假设该球是实心的,则该物体的密度应与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相同。因此只要用"密度比较法"即可确认该物体的空实性。

  举报/反馈